學生思維簡單來說,就是仍然站在學生的角度,按學生的思維模式來思考問題,有時缺乏主觀能動性,需要別人推著才能有所行動的做事方式。
具體分為以下幾種表現:
1. 這不關我的事
表現:出了問題不想著如何快速解決問題,減少損失。一味想著撇清關系,明哲保身。
你以為你是明哲保身,殊不知說出這句話的時候,領導同事已經給你貼上“失職失德”的標簽。這是最沒有職業風度的職場“雷”語,不想被嫌棄不想被孤立的話,千萬不要說出這種話。你以為這不是你的事,你以為把自己摘得一干二凈是明哲保身之舉。殊不知在上司眼里,你和公司是一條船上的,你這句話豈不是對自己的逃避責任、劃清界限不打自招?而對于同事來說,下回沒有人愿意和你合作,更會防著你生怕被你“咬”。如果你做得太過分的話,將來被同事聯手送出局也說不定哦。
2. 我做不來/我不知道
表現:一問三不知,但凡稍微超出一點能力或者職責范圍的事情就開始推脫。
公司不是學校。在學校,你付學費但不動腦筋糟蹋的是你自己;在公司,老板發你工資你還總說“做不來”或“不知道”,那就趁早做好卷鋪蓋走人的覺悟吧。不會就學,誰都是從不會開始的。同事雖然不是老師,但你“做不來”可以問可以學,不會每個同事都給你冷臉的;而對于“不知道”的事情,至少你要弄清楚你職責范圍的那部分,而等你把超出職責范圍的“不知道”也弄清楚了,就是你進階的時候了。
3. 我沒時間做
表現:有時間吃零食刷微博拿快遞,沒時間處理一下同事急著要的數據。別問,問就是在忙!
“我沒時間做”這句話常常從兩種人口中說出來,一種是職場新人,對業務不熟悉,做事效率太低導致“沒時間做”;另一種是職場老人,仗著自己資歷深就不干這個不干那個。當然,不論是老人還是新人,都不應該用“時間不夠”當做打發工作的借口,這會讓其他同事甚至上司認為你不夠專業,不夠敬業。
4. 為何只針對我?
表現:事情沒做多少,還弄出一大堆問題,指出了還不樂意。一整天都在抱怨,不是抱怨同事就是抱怨老板,搞得好像大家都在欺負你一樣。
只有優秀的標桿才值得追隨。所以當你想拿他人的行為來抵消自己的錯誤的話,只能讓人覺得你沒有擔當,錯了還要轉移視線,推給別人。別人固然有錯,但并不代表你所犯的錯誤就變輕或是不存在了。虛心接受,不推給他人才是正解。
5. 這事沒法做
表現:每次有新的需求,新的目標要完成。統統一句話,沒法做。為什么沒法做?沒學過,沒接觸過。
沒法做的含義不外乎三個意思:客觀上不允許,主觀上不愿意或個人能力不足。所以很容易讓人誤會你個人能力及主觀能動性。與其直接說干不了,不如把困難拋出來,讓大家給你參謀,該如何克服。
6. 我是來學習的
表現:出了問題,遇到了困難,總是兩手一攤,讓別人幫你“擦屁股”。
職場新人常會用這句話來表達自己的謙虛與好學,殊不知這句話未必有效,有時甚至會起反效果。同樣是表達你的學習態度,從學習能力、接受新事物的速度方面入手,才能比較準確得博得同事和領導的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