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見面,朋友小楊跟我說了他上一段的職場往事,當時他作為公司引入型人才,深受領導的重視,按道理說這是好征兆,領導關注、栽培、重用,前途一片光明。
但是沒到半年就離職了,談到原因,他只是輕描淡寫地說:“領導快把我用廢了!”
的確如此,都說職場上跟對領導,會少走很多彎路,但是有一些看起來“對”的人,卻會把你領進岔道。
張口“能者多勞”
閉口不談回報
就拿小楊來說,最終選擇離開的最本質原因是公司領導過于“重視”,任何一件跟項目任務沾邊的事,都非讓小楊出手處理,看起來是信任,實際上是在榨干他身上的價值。
小楊的一天是這樣的:剛進辦公室,就被領導叫過去,安排布置今天的工作,其中除了小楊本職工作內容之外,還要額外幫領導寫部門工作總結、下半年工作計劃,下午還要跟領導去談項目合作,回來還得處理雜七雜八的事務。
極度細密的工作安排,小楊很快就招架不住了,他也試著和領導溝通過,酌情考慮自己的工作安排,領導卻非常和氣地對他說:“你是公司花了大力氣挖過來的人才,能者多勞,放心你的付出我是看在眼里的。”
一句“看在眼里”,便是無止境的重復疲憊的日子,在小楊離職那天,公司領導也沒提“加薪”,一點回報都沒有表示。
“能者多勞”這個詞,看起來是在夸你有能力,實際上是想讓你多干活,如果領導的口頭禪是這一句,那你就得要小心了。
在這樣的領導手下,除了“多勞”,沒有“多獲”,他們考慮的永遠是將員工的價值最大化,其中一種表現就是:給你更少的工資,讓你干更多的活。
將優秀人才
“下用”成普通員工
還以為打雜是職場新人的標配嗎?不一定,當你越來越優秀后,也有可能成為“高級打雜工”。
前同事大劉,他來部門的第一份工作,就是辦公室打雜,每天買咖啡、幫忙訂外賣、拿快遞,但憑著不服輸的勁頭,一路升職為財務部的骨干。
后來被領導提拔成部門主管,雖說名義上是主管,但是背地里依然是“打雜工”,只不過“打雜”的對象成了部門領導。
每天上班的工作,幫領導的辦公室打掃干凈,幫領導貼好報銷發票、匯總領導今天開會要用到的表格數據、甚至是中午飯點還得幫領導去食堂打飯。
領導事務繁忙,不但不讓他分擔能發揮他價值的工作,反而讓他持續干價值含量不高的事務性工作,讓大劉心里有了巨大的落差。
后來大劉選擇了跳槽,去了一家互聯網公司,幾個月的時間就從新人做到了項目負責人,他的直屬leader也很樂意培養他,讓他參與部門內部很多重要的工作,他也沒有辜負領導的厚望,工作做得非常出色。
看領導是否有心培養你,就看他安排的工作是否是核心、重要的工作,如果長期讓你干邊緣打雜的活兒,這樣的領導不是在“培養”而是在“耽誤”你。
一個領導不懂員工的需求,不了解手下員工的各自優勢和特點,胡亂將高質員工匹配去做低價工作,又將低質員工硬抬去干高價項目,久而久之,既斷掉了優秀員工的成熟的機會,也磨滅了普通員工成長的空間。
視為“己”出,不懂放權
小琳前段時間找我訴苦:部門新換了領導后,自己成了沒有自由的一條魚。
原本工作范疇內的事可以自己做主,很多決策不需要領導的參與,但是換了新領導后,凡事都要插一腳,提點建議:
提交過去的會議報告和表格,他認為字數太多,要刪減,于是就把辛苦熬夜才趕出來的東西,改得“面目全非”;
給出的項目資金審批報告,他也要“指點江山”,讓你這樣排版,那樣抬頭,并且還千囑咐萬囑咐“別出錯”;
甚至是自己去外地出差,他也要時刻“監工”,隨時匯報談判進度。
小琳坦言說:“我看這領導就累,什么都要管,事事躬親,不懂得放權,但是我也累啊,他讓我沒有存在感了,做事更別提有什么激情了,我已經不想努力了?!?/span>
這樣的管理者,把所有的工作都視為“己”出,親力親為,讓下屬喪失了做事的主動權和決策空間,也失去了價值感和進一步成長的機會。
持續在這樣的領導手下做事,必定會心力交瘁,缺乏干勁。
在職場中,員工和領導是相互成就的,員工的長期發展離不開領導的提攜和重視,具備長遠眼光的領導又懂得好好培養具備潛力的員工。
如果你遇到了一個肯重用你,敢將核心的任務交給你的領導,就好好珍惜,別錯過!
姓名: | |
電話: | |
內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