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績效”是指對應職位的工作職責所達到的階段性結果及其過程中可評價的行為表現。
“績效管理”是指管理者與員工之間就目標與如何實現目標上達成共識的基礎上,通過激勵和幫助員工取得優異績效從而實現組織目標的管理方法。
績效管理旨在通過激發員工的工作熱情和提高員工的能力和素質,以達到改善公司績效的效果。
績效管理的側重點
績效管理的側重點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計劃式而非判斷式
著重于過程而非評價
尋求對問題的解決而非尋找錯處
體現在結果與行為兩個方面而非人力資源的程序
是推動性的而非威脅性
績效管理根本目的在于績效的改進
改進與提高績效水平
....
三個目的
1、戰略目的
績效管理系統將員工的工作活動與組織的戰略目標聯系在一起。在績效管理系統的作用下,組織通過提高員工的個人績效來提高組織的整體績效,從而實現組織的戰略目標。
2、管理目的
組織在多項管理決策中都要使用到績效管理信息(尤其是績效評價的信息)。績效管理中績效評價的結果是企業進行薪酬管理決策、晉升決策、保留或解雇決策等重要人力資源管理決策的重要依據。
3、開發目的
績效管理的過程能夠讓組織發現員工中存在的不足之處,以便對他們進行有針對性的培訓,這樣才能夠有效地提高員工的知識、技能和素質,促進員工個人發展,實現績效管理的開發目的。
四個環節
一個完整有效的績效管理系統必須具備績效計劃、績效監控、績效評價和績效反饋四個環節。
1、績效計劃
績效計劃是績效管理過程的起點,在心的績效周期開始時,管理者與員工經過充分的溝通,明確為實現組織經營計劃與管理目標,員工在績效周期內,應該做什么事情以及事情應該做到什么程度。
并對為什么做、何時應做完、員工的決策權限等相關問題進行討論,促進相互理解并達成協議。
2、績效監控
在績效計劃制定完畢后,員工就開始按照計劃開展工作。在工作過程中,管理者要對員工進行指導和監督,及時解決發現的問題,并根據實際情況及時對績效計劃進行調整。
3、績效評價
績效評價通過在績效監控期間收集到的能夠說明被評價者績效表現的實施和數據,判斷員工的績效是否達到績效目標要求。績效評價是績效管理過程的核心環節,也是技術性最強的一個環節。
4、績效反饋
績效反饋是指績效周期結束時,管理者與員工進行績效評價面談,使員工充分了解和接受績效評價的結果,并由管理者指導員工在下一周期如何改進績效的過程。
五項關鍵決策
1、評價什么?
是指如何確定員工個人的績效評價指標、指標權重及目標值。
2、評價主體
在確定評價主體時,應重點考慮評價的內容,評價主體應該與評價內容相匹配。評價主體對被評價者及其工作內容都應有所了解,只有這樣,評價才能有助于達到一定的管理目的。
3、評價方法
績效評價方法是指評價主體評價績效所使用的具體方法。具體采用何種評價方法,要根據所要評價對象的特點進行選擇,并考慮設計和實施的成本。
4、評價周期
就是多長時間評價一次。評價周期與評價指標、職位等密切相關,其設置應盡量合理,不宜過長,也不能過短。
5、結果應用
績效評價結果主要用于兩個方面:
一是用于績效診斷、制定績效改進計劃;
二是將績效評價結果作為招聘、晉升、培訓與開發、薪酬福利等其他管理決策的依據。
因此,強烈建議HR建立起一整套完整的考核制度,包括工作職責的界定、績效考核標準的制定、績效考核的推行以及員工工作表現的評估。
一、建立一個合法有效的績效考核制度
1. 績效考核制度要依據民主程序進行制定,必須公示或者通知勞動者;
2. 績效考核制度必須具備一套完整的制度,從最初的考核目標設定到結束的績效改進,要求做到公開、公平、公正、合理;
3. 明白績效考核具備的法律意義,不要僅僅為了考核結果而進行考核。
二、入職環節怎么做
可以跟員工簽訂《崗位職責說明書》,員工的《崗位職責說明書》是員工工作職責界定的基礎。
三、績效考核如何設置
1、績效任務目標的設定必須合理。
● 任務目標可完成,不可天方夜譚;
● 任務目標要與崗位職責是相關的;
● 任務目標要跟薪酬水平匹配,不能相差甚遠等等。
2、績效考核目標客觀且可量化。
如果績效考核目標客觀上實在不可量化,可以盡可能使之在主觀上可以量化或者是行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