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屋檐下》王天奇因為薪資達不到預期選擇裸辭,同時也引起了網友們對#薪水達不到預期要裸辭嗎#這一話題的探討。
職Q社區(qū)網友也發(fā)起了這一項投票,只有20%的網友認為可以裸辭。
不支持裸辭的網友們也表達了自己選擇的觀點,存款不多又沒有找到新公司,最好不要選擇裸辭,裸辭帶來的結果可能是更嚴重的生活壓力。
李誕也對這一行為發(fā)表了看法,這種遇事則躲的性格在他看來其實是一種“逃避型人格”。李誕認為“逃跑不可恥,但真沒用。大家在遇事時首先可能都會選擇逃避,這是一種很正常的現象。但是無論怎么躲,最后都要自己承擔,這些生活難事還是要解決。
遇到問題最主要的是解決問題,所以這個話題最需要我們關注的是在遇到薪資不滿意的情況下,應該如何解決問題,而不是逃避。
為什么不建議職場人選擇裸辭?
1、暫時性解脫,問題無法得到解決
為什么裸辭的人在應聘時容易遭到淘汰,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HR認為裸辭的人是因為逃避問題,遇到問題就躲了。
這樣的行為會遭到HR的質疑,HR會考慮其穩(wěn)定性,會衡量在進入公司后是不是也會遇到問題就裸辭,不僅解決不了問題,還會給企業(yè)造成麻煩。
《令人心動的offer》中丁輝裸辭,一再遭到面試官的質疑,嘉賓室也討論紛紛,何炅和范丞丞除了認為頻繁跳槽,會讓老板質疑員工的穩(wěn)定性以外,甚至還懷疑丁輝對當下職業(yè)未做好準備。
所以,裸辭只是暫時性解脫,問題無法真正得到解決,還會影響自己的履歷。
2、因生活所迫容易將就,導致惡性循環(huán)
2020年的艱難,讓職場人的選擇會更加謹慎一些。裸辭后,生活壓力所迫,會急切需要尋找一份新的工作,在找工作無果后,就會容易降低自己的目標,走上將就的工作崗位。
將就的工作,因為與自己的預期不相符,與自己的能力或者資歷不匹配,成長也會受限,最終的結果可能還是會離開,這樣只會導致惡性循環(huán)。
一份新的工作,因為可能存在信息不對稱的緣故,也會造成被動將就。裸辭的背后也是職業(yè)規(guī)劃的缺失與對自身價值的迷茫,沖動和非理性的辭職行為將會是更大的沉沒成本。
3、尋找工作的焦慮,容易造成自我懷疑
因為裸辭是帶有突然性的,在沒有后路的情況下,尋找工作的時機、機遇等問題,都會影響尋找工作的周期,長期找不到工作,會導致對自我能力的懷疑。
裸辭找工作的拉鋸戰(zhàn),會不斷加劇自我焦慮,由此產生的焦慮,來源于對自己能力的不自信,來自于負面反饋對自我認知的打擊。
在職場生活中,保持好自己的狀態(tài),辭職在明確的職業(yè)規(guī)劃指導下進行,并具備足夠的職業(yè)競爭力和適應新環(huán)境的心態(tài)。這樣才不會在面對待業(yè)期時,因為受到焦慮、自卑的情緒影響,走入職業(yè)發(fā)展死胡同。
對薪資不滿意
應該如何理性解決?
1、分析企業(yè)薪資策略,認清企業(yè)和自我定位
對于薪資不滿意,是薪酬水平的問題。薪酬水平是外部競爭性問題,企業(yè)通常通過外部薪酬調查來解決薪酬外部競爭性問題,考慮到當地市場薪酬水平以及競爭對手薪酬水平,來決定公司的薪酬水平。
企業(yè)可采取的薪酬水平策略主要有:市場領先策略、市場跟隨策略、成本導向策略和混合薪酬策略。采取的薪酬策略情況與企業(yè)的發(fā)展水平也有很大關系。通過分析企業(yè)的薪資策略,可以看清企業(yè)和自我的定位。
通過企業(yè)定位和自我定位,分析自己在整個行業(yè)的水平,判斷自己的能力在市場競爭中是否有競爭力。這將成為自己離開企業(yè)能否拿到滿意薪資offer的關鍵。
2、判斷薪資分配模式,是否有增長趨勢
在一個企業(yè)中,固定部分薪酬占主體還是浮動部分薪酬占主體,是薪酬設計中很關鍵的問題。企業(yè)經常采用的薪酬構成策略有:彈性薪酬模式、穩(wěn)定薪酬模式和折中薪酬模式。
對企業(yè)的薪酬分配進行了解判斷,薪酬構成為哪種模式,是否還有繼續(xù)增長的趨勢,這樣來判斷對于薪資的未來趨勢,來決定暫時的不滿意是否可以解決,這將成為去留的重點因素。
通過分析,自己的薪資水平如果還有上升趨勢,就需要考慮增長后是否是自己滿意的結果。
3、根據自我貢獻,主動申請加薪
基于對企業(yè)薪酬策略和結構的了解,如果自己滿足新的職級能力水平,但是未獲得相應的薪資,可以主動申請加薪。
提出加薪申請時,根據新職級的勝任要素,需要重點描述自己的工作成績、能力等,并對應企業(yè)和同行業(yè)的薪資水平進行對比分析,才能成為加薪的有力依據。
現今的薪酬模式都在進行變革,更加趨向于增加員工動力的方式。如果加薪成功,也應該成為自己能力的佐證,不斷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體現出加薪的有效性,這將會成為未來繼續(xù)發(fā)展的激勵平衡。
裸辭一時爽,也無法解決工作中本身存在的問題。遇到問題,最主要的是找到根源,并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薪資不滿意,是大部分職場人存在的共性問題。同時,企業(yè)也在不斷摸索,即能盡可能節(jié)約成本,也能保持員工激勵性的薪酬模式。
薪酬模式、策略的問題,都是在企業(yè)發(fā)展過程中不斷優(yōu)化的,這當中也有員工向上反饋的途徑。遇到薪資不滿意的情況,在做好足夠了解的情況下,理性對待,可大方申請加薪,而不是自我吸收,將壓力內化成自己的焦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