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一個90后來咨詢我問題,他最近跳槽了。
我很驚訝,因為他之前的企業薪酬福利挺好的,大環境不好的情況下,選擇跳槽。
我問他離職原因,他說主要是兩方面:
一是新的機會讓自己從專員躍升為主管,二是不認可原來上級的管理方式。
他特別強調了后者。
團隊里3個人,雖然他去的時間最晚,但工作結果是最好的,最后的晉升名額卻不是他。
我問,你怎么知道你的結果比別人好呢?
他說他們每季度、半年度都會做述職報告,平時他也有總結和收集整理數據的習慣,所以他很清楚自己和別人的成果。
當他發現,上級不是按照結果來進行評估和給予機會時,他就毅然決然的選擇了離職。
現在很多年輕人在強調“公平”,尤其是90后的員工;
他們認為,以結果為導向,才是最公平的。
這里面或許有個誤會:
往往企業或管理者并不是不按照結果評估,而是評估結果的標準不清晰,或對結果的信息掌握不足。
為什么這么說?我們往下看。
不同的標準
不同的評判
假如你是負責招聘的leader,來看兩位員工的變化:
員工A四季度的招聘完成比是70%、85%和98%,平均完成比是84%;
員工B四季度的招聘完成比是98%、85%和70%,平均完成比也是84%;
同樣的季度招聘完成比,如果這2名下屬,讓你提拔一名,提拔誰,就顯而易見了。
只有員工每一天、每個階段都比過往更好,企業的組織績效才會良性增長。
生鮮傳奇創始人王衛在混沌大學的分享中提到,如何讓管理簡單到粗暴,回歸經營的本質。
他們是怎么做的呢?
他們對高層的績效考核原則是“自己和自己比”。也就是你負責的這個區域,如果這個月比上個月經營結果有超出,公司就會拿超出的結果獎勵這名員工。
那有人會問,如果這個經營結果是負的,是虧損的怎么辦?
他們的做法,仍然是獎勵。
因為從長期來看,這個規則是正向激勵,會一直良性循環,并且還能規避不好的區域無人認領的情況。
讓每個人的付出有回報,讓每一次自己看得見的進步有更大的回報,這是回歸人性,通過自我管理,來自我驅動。
通過清晰看見自己的進步和公司對進步的正面反饋,讓員工產生欣喜和價值感,激勵員工變得更有動力,創造更多的價值。
阿里的價值觀里也有一條:今天最好的表現,是明天最低的要求。
沒有充足的信息
就無法談公平
在同樣的門檻前,大家同時起跑,參與競聘,競聘合格后進入開店小組,通過自己經營店鋪的實際結果走到店長崗位,直至片長。
每個環節都會有考核,用自己的結果說話,遠遠比人為主觀判斷和評價、上層任命來的更公平有效。
不光是中高層干部,普通員工、招聘團隊也可以如此管理。
比如,大家看這張表:
從職級、資歷來看,順序應該是:招聘專員A的產出能力>招聘專員B>招聘專員C。
如果是基本工資+提出成制,也就意味著A的基本工資最高;
但從結果上看,招聘專員B的產出能力>招聘專員A>招聘專員C。
也就是高級專員A反而表現不佳,而B與C的潛力似乎不容忽視。
所以,作為招聘管理者需要在每個季度或半年度,對團隊的工作結果進行盤點分析:
數量結果:看看這段時間團隊每個人的招聘達成情況如何?每個人的結果趨勢如何?是進步還是退步?
質量成果:招來的人里面,有多少通過了試用期?多少人是高績效?整體留存情況如何?
既有全面視角,又有對比視角,既能讓他們了解自己的優勢和不足,也讓他們看到別人身上的優勢,找到自己的差距;
同時,還能讓團隊管理更公平和透明化,賽出優勝者,淘汰績差者。
更進一步:
洞察數據,改善業績
作為管理者,不能只看數據結果本身,而應透過數據看到背后員工行為狀態的變化。
我們可以通過上面圖表中的數據去發問:
第一問,問數據產生的直接原因:
為什么招聘專員A 6月產出值為0?
為什么B在6月份產出最高?
為什么招聘專員C在 4月產出值也為0?
經了解情況后發現,原來招聘專員A在這個月初離職的,所以無產出;
而C在4月產出值為0,原因是請了一個月的假;
B在6月份產出最高是因為在這個時間啟動了校招,因為A的離職,所以由B來負責,他這個月的產量會格外高。
第二問,問原因背后的動機:
那A離職的原因是什么?主要原因是在于自身、上級管理者還是企業?
以及C請了一個月的長假是做了什么?休病假還是其他安排?是否合理?
他是否有招聘的潛力,是否有足夠的意愿和穩定性支持公司投入去培養?
第三問,預防風險,制定計劃:
A的離職,是否還需要招人補崗,還是由B來負責這個團隊的主力,B有沒有這個能力承擔;
團隊里那些原本定的大將,是否還名副其實?
哪些人可能有離職傾向或其他風險,需要你提前采取措施以止損?
面對捕捉和了解到的變化,接下來的管理動作是什么?
透過數據關注人,洞察管理中的問題和風險,未雨綢繆。
結語
馬云說,“HR是來幫助CEO做好三件事情的——文化的傳承,戰略的落地,組織能力的提升”。
而組織能力,是企業每個部門單元,每個團隊的能力提升。而作為一個團隊leader,團隊的組織能力提升,就從管理好結果開始。
為了管理好這個結果,遠遠不是拿結果說話這么簡單——要明確這個結果的標準,掌握全面的結果數據,并透過數據洞察問題,讓團隊產出好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