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個回答讓人很有感觸:高學歷也有廢材,低學歷也有人才。話雖這么說,但在競爭激烈的職場上,毋庸置疑的是更高的學歷擁有更多的選擇權,低學歷則會遭遇到更多來自外界的阻力。不管是高學歷還是低學歷,只要存在“人才篩選”,那學歷就是一個不可忽視的標準,學歷焦慮也是一份不可磨滅的存在。朋友吳立,2012年碩士畢業后進入了一家建筑公司,一直干到今年5月份,從該公司辭職后,就一直閑賦在家,也不出去找工作,父母朋友都替他著急。按理說憑著他碩士學歷在三線城市,找工作并不是很難的事,但因為他在畢業后的幾年里,天天摸魚混日子,工作能力壓根沒有任何長進。所以就算是高學歷,也害怕被同樣學歷的競爭對手給比下去。說到底他的學歷焦慮,不是因為學歷本身,而是因為能力欠缺,導致缺乏足夠的自信,去面對社會的各項要求。自身能力不足,不僅焦慮感叢生,也會陷入職場信任危機,導致步步艱難。不可否認,職場上確實存在學歷鄙視鏈“海歸看不起國內讀大學的,211看不起二三本的,本科畢業的看不起大專學歷的?!?/span>這種上層瞧不起下層的學歷鄙視鏈,給大部分職場人和還未走進社會的準畢業生,帶來厚重的焦慮。害怕被用人單位瞧不起,害怕自己的簡歷因為學歷而淹沒,害怕因為自己大學的“門面”而錯失難得的機會。對于剛畢業的大學生,用人單位招聘下的“篩選性機制”,沒辦法以工作閱歷和高含量的經驗去考量,更多地會著重考量學歷,而這一點也恰恰導致了很多畢業生一畢業就陷入了焦慮。朋友郭東,國內重點大學本科畢業,在公司也深受領導重視,但是最近卻因為自己的學歷而焦慮。起因是公司新來了幾個研究生,干起活來又快又好,關鍵是這學習能力超強。原本郭東剛進公司干的活,他們只用了一半時間就干完了,而且一點也沒出錯,這讓郭東不禁升起了危機感。郭東心想,按照這個速度,他勢必會被這些后浪拍死在沙灘上。研究生帶來的學歷壓力,直接讓郭東陷入了難以自控的情緒中。郭東的焦慮,就是沒有擺正自己的位置,一味地用學歷去框定能力,不關注自身,不去制定一個匹配自己能力的目標,去努力,去博取。
如何應對職場學歷焦慮?
前段時間熱播的《平凡的榮耀》中,白敬亭飾演的孫弈秋,是一個無學歷、無背景、無經驗的“三無”實習生,在高學歷扎堆的投資公司,是一個“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另類。但也正因為如此,孫弈秋對自己的實力有著相當清醒的認知,不斷地在一次次工作歷練中成長和突破,打磨能力,最終實現了逆襲。的確學歷低機會就少,與其焦慮,不如用實際行動夯實能力,去爭取一個屬于自己的機會。在職場上,如果你的學歷不夠亮眼,那就讓你的能力亮眼,將焦慮轉變成修煉能力的動力,不斷用時間和閱歷打磨能力,一點點輸出價值和影響力。學歷的影響,總是有時效性的,在剛進入職場前幾年,影響最大,越到后面,職場發展越需要能力兜底。工作中的價值,也并不由學歷來定高低,而是不斷地用能力去輸出有交付的結果,讓更多的人知曉你學歷背后蘊藏著的高能力。每個人的優勢都不一樣,充分利用自己的優勢,在職場上給自己貼上標簽,增加“能見度”,才能讓你不至于因學歷成為小透明。球星大衛·貝克漢姆在2013年退役,在20多年的足球生涯中,不僅深受球迷的喜愛,也得到了眾多球星的認可,在2004年的時候更被評為“史上100位最偉大的球員”之一。可最初的時候,與其他球員相比,他的缺陷很明顯,大量的爭議和詬病都聚焦在他的短板上。曾為曼聯效力的喬治·貝斯特這樣評價貝克漢姆:“他不會左腳踢球,不會頭球,不能截球,也得不了很多分,除此之外,他都還不錯。”但為什么貝克漢姆能夠在眾多球員中脫穎而出?靠的就是他的優勢——定位技巧,在球場上,他總能找到一個最佳位置去擊敗對方后衛。貝克漢姆也因為自己出色的定位球技術,被球迷們稱為任意球大師,永遠被人們銘記。職場也如球場,我們都是在場上奔跑競技的球員,發揮自己的優勢,打造自己的職場品牌,才能突破局限和瓶頸,為自己爭取更多的機會和空間。同事小顧,三本院校畢業,進入我們公司后,沒有絲毫放松,一直保持學習的習慣。譬如今年他就專心在學習新媒體寫作、公眾號排版,把自己的公眾號搞得有聲有色。沒想到就在前幾個月,總公司新成立了一個企宣部,該部門旗下成立了一個新媒體小組,面向全公司招人。他因為一直在學習這方面的知識,成功進入了總公司新部門,有了自己的發揮之地。相比他的躍遷,與他一同進公司的那幾個一本、二本的學生,還在原崗位上停滯不前,毫無進步。學歷只是展現我們競爭力的一個途徑,它會隨著我們工作年限,能力的增加,在我們人生履歷上所占的權重越來越低,唯有時刻保持學習的渴望,不斷迭代輸入,才能更好的適應外界環境的變化。初入職場,大家都是待飛的雛鳥,學歷帶不來永恒的安全感,唯有不斷精進的渴望,持續學習的高欲望,才能豐滿自己的羽翼,堅韌自己的骨骼。每個階段都有每個階段的焦慮,這是必經的過程,與其為現下的學歷而焦慮,不如在職場拼盡全力,去兌換一個自己可以掌控的未來。
將焦慮化為動力,用行動趕跑沮喪,踏實靜心,一步一個腳印,才能走得更遠。
(來源于智聯招聘 ,作者五月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