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R當久了,總會遇到很多奇奇怪怪的事情,也容易遭到報復。
最近,就發生了一件轟動人力資源屆的事件:一位求職者割喉面試官,面試官當場死亡。
事情發生后,鬧得HR們人心惶惶。HR一直是職場上的“背鍋俠”,發生這種事情,真的活該嗎?
1
持械面試,蓄謀已久
11月17日下午4時點左右,深圳市龍華區民治街道辦工業路與民清路交叉口的展濤科技大廈C座一公司內,發生了一起兇殺案,一名應聘者割喉面試官后匆忙逃離現場。
面試官隨后渾身是血、跌跌撞撞的從樣板間沖撞出來,倒在了血泊里。公司的員工看到后立馬撥打了110、120,令人難過的是,最后還是搶救無效死亡。
目前,警方還沒抓到兇手,兩人之間的矛盾還未查明,正在進一步調查中。
展濤科技大廈C座一共有18層,目前有多家公司在這里租寫字樓辦公。而該公司員工已經全部休假。
事件發生后,說法紛紜,匯總了一下,大概有四個版本:
第一個版本,是面試官不尊重求職者,說話不當激怒對方,才會被殺;
第二個版本,是說該員工為曾經離職的員工,被裁時與面試官發生過爭執,心有不服,所以重新投簡歷,借面試的機會回來報復;
第三個版本,是說該公司跟賣別家產品,被對方找上門尋仇;
第四個版本,是說該公司為一家代運營公司,騙客戶砸了巨額廣告費后,反而把對方的店鋪運營破產,所以被尋仇,當時這位面試經理正好出來接待,成了替死鬼...
真相還未查明,目前以上四個說法流傳較廣,但是都有待考證,不知道各位小伙伴覺得哪種說法更靠譜?
無論真相如何,很多人都忽略了一個問題:持械面試,本身就代表了對方心懷不軌。
眾所周知,地鐵等公眾交通工具對管制刀具都是有嚴格要求的,為了確保出行順利,普通人都不會刻意攜帶刀具等危險物品。
而這位求職者不僅持械面試,還能做到一刀割喉,并順利逃離案發現場,怎么看都像是蓄謀已久、有備而來,而不是臨時起意。
事件發生前,面試官本可以有兩次活命的機會,可惜全都錯過了。
在進入大廈前,如果被檢測出應聘者攜帶刀具,可以避免發生悲劇。
還有一次機會,就是在和應聘者溝通的過程中。
如果可以在溝通時,察覺到對方情緒不對,先穩定對方的情緒,或許悲劇也可以再次避免。
22
HR,危險份子與合格員工之間的一堵墻
HR與員工之間的矛盾,不亞于醫院和患者之間產生的糾紛。
尤其是在薪酬、升職、離職等問題上,最容易被人記恨,如果再發生一些口頭糾紛,HR最容易被報復。
“職場沒朋友,尤其是HR”,這句話就是最好的證明。
但是恰恰相反,在我看來,HR卻是危險份子與合格員工之間的一堵防護墻,幫助篩選掉了大部分危險份子。
前不久發生過一起“開水燙死懷孕母貓”事件,可以點此回顧:“開水虐貓怎么了?人我都敢殺”:立法,迫在眉睫!
在事情發生、輿論擴大后,公司和HR快速做出了回應,開除了該員工。
聽到母貓慘叫聲興奮不已,還威脅、試圖攻擊路人,這名員工明顯心理有問題,采用的手段讓很多普通人毛骨悚然。
很多人都紛紛表示,這種人情緒不穩定,很可怕,根本不想與這種人共事。
明知對方心理不正常,可能會被報復,HR也不得不硬著頭皮,去開除該員工。
而開除員工,是HR最容易被人記恨、報復的原因之一。
之前就有位HR投稿,分享了自己被離職員工報復的經歷。
在辦公室,她收到了一個快遞,里面是一個漂亮盒子,還用絲帶打了一個粉色的蝴蝶結,她以為是誰送的禮物,結果打開立刻就被嚇傻了——里面全是蟑螂!
后來報了警,查到了發件人,才知道了被報復的原因:據說是這個HR克扣離職員工工資。
因為只是惡作劇,最后對方也只是受到了口頭教育和罰款,不痛不癢。
類似的事件,數不勝數,因為是小事,所以往往不為人知。
其實仔細想想,HR哪來的什么權利,可以隨意克扣員工工資呢?無非是因為不敢找老板出氣,才拿HR來發泄。
魯迅曾說過:勇者憤怒,抽刃向更強者;怯者憤怒,卻抽刃向更弱者。
HR只是個普通員工,又沒有什么后臺,惹不起大人物,欺負欺負小人物,也算是瀉火了。
人力資源部門其實更像是公司的一道城門,HR就像是守城將領,在公司遇到騷亂時,必須要挺身而出,而平時,則要篩選“入城”人員,確保公司安定。
33
人力資源部門:
穩定公司,更要學會保護自己
不得不說,有些HR確實言語欠妥,說話刻薄,發生這種恐怖事件后,也想提醒大家一句:尊重別人,就是保護自己。
無論面試還是離職,無論你是站在公司角度還是員工角度,不說過激的言語,穩定自己和談話者的情緒,是首要做的事情。
在此基礎上進行溝通、了解,對雙方來說都是一場愉快的交談。
買賣不成仁義在,不是沒有道理的。
其次就是關于網絡面試。
年初,因為一場猝不及防的疫情,很多公司都開始實行網絡面試,來降低感染新冠病毒的風險。
在這場兇殺案的陰影下,公司采用網絡面試,雖有不便,卻可以避免很多問題,相對更加安全,而且在未來,網絡面試也將會是流行趨勢。
還有一點,就是關于刀具管制。
2020年11月13日,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雙城區法院周家法庭發生了一起命案,一男子因不服離婚判決將法官殺害,該男子被公安機關當場抓獲。
無論是開頭的面試官,還是這名法官,二人最后都不幸身亡,本質就是因為對管制刀具的管控力度不夠。
可是刀具,又是家家必備的東西,并不好管控,這就使得很多職業危險系數增高。
如果在進入大廈和人群密集點之前,可以進行簡單的儀器檢測,或許會降低很多風險。
事件發生后,很多人都在幸災樂禍,覺得是HR的問題,激怒了面試者,才憤而被殺。
這種話聽起來有沒有覺得耳熟?像不像,女性被害后反遭指責,說是女生穿著太暴露的言論?
無論溝通中是否真的存在言語爭論,這都不足以成為奪人性命的理由。所以對于網絡上這種言論,我只能用陳道明老師在采訪中的一句話來進行回應:
“批評是沒有問題的,但單純的戾氣發泄與批評是不同的。”
逝者已逝,少一點戾氣發泄,多一點幫助建議,比什么都強。
姓名: | |
電話: | |
內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