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職場人都遇到過這樣一個頭大的情境:原先與領導溝通好的工作任務,突然生變。
這也是職場常態。
不管是推翻重來、進度提前,還是臨時調整方向,原先的安排都被打亂,難免有些小情緒。
前幾天一個截圖火了,一個員工以戲謔的形式來聲討上司,引發大家的討論。
我不知道是真事,還是玩笑。
但職場溝通的目的是傳遞信息,而非制造矛盾。將原本的問題轉化成更大的矛盾,這種溝通方式效率很低,不太職業化。
在這段對話中,無論是領導,還是下屬都存在溝通問題。借著這個破事來聊聊一個細節:職場提問應該怎么注意什么?
我的建議有三個:
用開放式問句,而非封閉式問句;
問How/What,不問Why;
不用反問句。
用開放式提問
什么是開放式提問?
開放式提問是指用比較概括、廣泛、范圍較大的問題,對回答的內容限制不嚴格,給對方以充分自由發揮的余地。
相對的,什么是封閉式提問?
沒有發揮空間,對方只能回答「是」或者「不是」。
聽起來是不是很耳熟?
我們看電影的時候,經常聽到律師這樣提問——你明明想說很多,但是律師只要你回答是或者否。
在這個案例中,這對上下級堪稱天生一對,都非常喜歡用封閉式提問懟人。
不能提前給我嗎?
你活不到下周三嗎?
有小伙伴會建議改成「等不到下周三了嗎?」,其實這依然是一個封閉式問題。
對于領導來說,提出的需求發生了變化,需要解釋變化,然后提出開放式問題,允許對方抒發自己的情緒,輸出自己的觀點。
在我看來,領導的合適問法應該是:
不好意思,客戶的需求提前了/我想提前先看看材料,確保核心內容都提到了。提前出PPT,有什么困難嗎?還需要什么支持嗎?
這個領導缺乏起碼的共情能力,他沒有思考需求的變化對下屬的影響,而是先入為主的感覺自己被挑戰了,用了反問句式,更容易加劇員工的不滿。
對于員工來說,如果不是能力足夠,換公司輕而易舉,也不要著急去懟上司,這種溝通方式很容易上癮。
溝通的目的是傳遞信息,而非制造矛盾。
領導能力不足,沒有傳遞足夠的信息,那就用提問的方式,誘導他提供完整的信息。
在我看來,更合適的回答方式是:
張總,我想問一下,項目的進度有什么調整嗎?
這種問法,可以幫助員工了解更多信息,甚至節約更多時間。
領導提前要資料,無非兩種情況:
1) 項目情況有變,出 PPT 的時間節奏也要隨之變化
在這種情況下,客戶的需求有沒有變?內容是否也需要調整?如果不問,作為下屬可能就會白費功夫。
2) 項目沒變化,但老板對你不放心,想先看看PPT,預先做修改,下周三就來不及改了
在這種情況下,你完全可以和老板說:老板我先把大綱發給你看看,如果有啥補充或者需要修改的,我們先在大綱上調整,具體的PPT還沒做好。
盡量問How/What
不要問Why
這是我在外企咨詢公司學到的關于溝通的重要一課。
問為什么總有點居高臨下的意味。不信你感受一下:
你為什么作業沒有做?
你為什么不想結婚?
你為什么業績沒有完成?
在職場溝通時,盡量避免用Why這種壓迫式的提問方式。
同樣是希望領導傳遞信息,"項目有什么變化嗎?"比"為什么要提前"要友善很多。
反過來,上司和下屬溝通,也應該盡量避免這種提問方式,你越問為什么往往反而難以得到答案。
我在網上看到一個關于阿里味溝通的提問,就是一個典型的反例:
這個事情你為什么不和我匯報?什么你匯報了?那你為什么不講清楚利害關系?這個事是責任,你要全部扛起來。
溝通的目的是傳遞信息,而不是嚇唬下屬或者責難下屬。
如果你真的希望了解為什么?完全可以換個問法:
你怎么作業給忘了呢?
你對結婚有什么想法嗎?
業績沒完成,是有什么挑戰和困難嗎?
切忌使用反問
做咨詢顧問,對于提問技巧要求很高。
但有一點我們的培訓師會反復強調:誠意勝于技巧。
有些咨詢顧問有個壞毛病,他們見多識廣,在遇到不懂行的客戶時往往會天然有些優越感,感覺「貴司這么點業務,真的太小兒科了。我是服務過BAT的顧問,還是我教你怎么做事,你好好學就行。」
所以在提問時,往往會失去了對客戶的尊重。
反問句,是職場溝通中的大忌,反問是不需要回答的——你心里已經有了答案,你根本不需要溝通,你只需要發泄情緒。
我再摘一點網上看到的所謂「阿里味」反問:
你開跑之前沒想過風險嗎?我說不care?你說不care你就可以不看了嗎?這是你活還是我的活?今年3.25你沒跑了。
你不要凡事都來問我,你自己的腦子呢?
我不管你怎么做的,那是你的事情,如果你這點事情都做不到,那么你存在的價值是什么?
大家的意見你就可以盲從嗎?你的思考呢?
你做的這個東西,它的業務價值是什么,在這個問題上你缺乏自己的思考和沉淀,近幾年這些關鍵問題有改善嗎?
我和xx一致認為,你的表現不如預期,在工作中沒有看到你的價值,都是按領導布置的方向走,你的想法呢?你的創新呢?你主動開辟過什么項目?如果只是做老板定的項目,那你的價值和產出在哪里?
用反問很爽,但是很不友善。
無論是在工作場合里對同事、下屬和上司,還是在家里對老婆孩子父母,還是在社會上對朋友和陌生人,這種提問的方式本身,就展現了提問者缺乏溝通的誠意。
如今的互聯網上,因為勞資矛盾顯著,所以大家樂于看到敢于站出來懟老板不合理需求的大俠。
但是,我想問一句,爽完之后怎么辦?辭職嗎?
如果你是大牛,那么辭職當然沒有問題。如果你不是大牛,那么能不能試圖用你的溝通技巧,從領導那里獲取到更多重要信息呢?
這也是我們職場人自身價值的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