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每看到招聘廣告中的“35歲以下優先”,很多職場同仁都會唏噓,中年危機,成為很多職場人邁不過去的坎。有報告顯示,A股上市公司有141名高管為90后,最年輕的僅25歲。
最近,筆者所在公司的一線部門入職了3位2000年出生的新員工,部門同事都在感慨,職場“后浪”奔涌而來,很快就會和我們這些前浪正面PK。
隨著機器人產業、智能制造的推進,越來越多的行業加速走向少人化、無人化、智能化,傳統崗位數量明顯減少;今年的疫情更使得一部分企業同時推出人員優化和縮減招聘兩大舉措,對大部分職場前浪而言,無疑是“噩耗”連連。
于是,有人罵老板不近人情,有人繼續小心茍且,有人琢磨離職創業……
當然也有人豪氣干云:“怕什么,大不了去開滴滴、當騎手,每月好歹也能收入幾千塊!”對于抱著這樣想法的前浪們,筆者只想提醒:留給你做騎手的時間也不多了——餓了么發布的報告顯示,騎手的平均年齡為30歲,90后占比55%,80后占比30%,還是醒醒吧,前浪!
難道前浪就只能眼巴巴地接受被“拍死在沙灘上”的命運嗎?當然不是!對于優秀的前浪而言,職場的大門從未關閉;即便是目前尚不夠突出,只要有決心、有毅力,也照樣可以在職場上生存。
剖析自我:我是怎樣的人
職場后浪“心中有火,眼里有光”,他們年富力強,沒有壓力,他們有大把的時間去探索新知、鉆研業務,他們有更加靈活的大腦和更具創新的思維方式。
而職場前浪呢?他們中的大部分人有的只是各種貸款,身體機能滑坡,反應速度下降,學習能力和探索新知的欲望都日漸衰退。概而言之,前浪們頂著生活的重壓,其中的很多人已經沒有了銳氣,所以,前浪們就別指望和后浪“正面交鋒”了,直面現實吧,后浪才代表著未來!
讓前浪直面現實,并非建議他們在工作崗位上“混吃等死”,而是要轉變思路,改變打法,發揮所長。首先,請靜下心來,好好剖析一下自己:
*我的工作業績與目標相比,還有哪些差距?領導對我的績效滿意嗎?
*我對工作真的十分投入嗎?我每天都在認真地完成每一項工作任務嗎?
*相比同崗位的大多數人,我的專業能力突出嗎?
*根據行業未來的發展趨勢,我現在的能力能勝任未來的工作嗎?
*除了本崗位的專業技能外,我還有哪些他人不具備的能力?
*如果在公司內部調整崗位,我還能到哪些崗位去工作?
*我對什么樣的工作真正感興趣并愿意為之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
*如果有一份理想的工作擺在我面前,我能夠承接住它嗎?我還有哪些不足,有哪些地方需要提升?
*我為什么選擇繼續留在公司?是熱愛這份工作,還是因為在市場上無法找到更具性價比的崗位?
*如果被辭退了,我還可以去做什么工作?預計多久能夠獲得新的offer?
……
對于上述問題,如果你可以信心滿滿地給出明確的答案,那么,恭喜你,你的未來職涯之路還很廣闊;如果其中的大部分問題讓你感到焦慮或者答案不確定,那就說明你未來的職業生涯存在相當大的風險。
當然,無論這些問題帶來的感受是什么,前浪們都不應該自暴自棄或者自抱自泣,而是應重新定位自己,提前規劃好下半場的路怎么走。
行動方案:從何處做起
在自我剖析的基礎上,前浪們需要結合行業前景、市場發展態勢,制定自己的逆襲計劃。
●心態——主動擁抱變化
春節期間,一場疫情讓所有人被迫宅在家中。同是居家隔離,有的人刷劇吃雞打排位,有的人研究美食提廚藝,有的人看書網課搞復盤……對號入座,看看自己屬于哪一種?
只要能在當下的崗位上繼續茍且,相當一部分前浪不會主動尋求突破。明知舒適圈里不會有新答案,與其遙遙無期地等待加薪和晉升的機會,還不如冒險出發;別等到被優化、被辭退時才去考慮下一步該往哪里走。
高速公路收費員、銀行柜員、基礎會計、新聞記者……未來將有越來越多的崗位消失。不積極關注變化,不主動充實自己,不久的將來只能被拋棄。
羅永浩在48歲“高齡”時選擇加入直播帶貨的行列,一直堅持線下銷售的董明珠4月起先后三次直播帶貨。如果這些人離我們太遠,那不妨看看我們身邊的普通人——連菜場的小攤販、水果攤主都在往社區團購的方向改變。
既然直播和社群營銷已經成為常態,任何企業、任何人都不可能置身事外,那么,作為前浪的你,能為公司業務的改變提供怎樣的支持呢?
還在每天糾結的前浪們,與其等著被動地接受培訓,不如主動關注行業動態,學習補充新知識,了解新技術。面對變化,要么參與其中,要么大浪淘沙,沒有人能在變化面前只做一個旁觀者。
●行動——深耕細分領域
無論是繼續在企業里工作,還是計劃個人創業,任何人都必須先在某一個領域里埋頭深耕,才有可能獲得成功。作為職場前浪,別以為你在某個行業甚至某個公司工作了十年、二十年,就對各項工作“門兒清”,以為自己的效率一定比職場新人高。
其實后浪們多得是新想法、好創意,你十年積攢的經驗在他們面前很可能會黯然失色。更何況,一部分前浪雖然年齡長了,經驗卻沒增加多少。
在信息唾手可得的今天,絕大多數人的知識邊界也在不斷拓寬,浮躁的風氣導致一部分人不愿意強化專業深度,很多人停留在什么都“略知一二”的層面,在很多工作上眼高手低。
決心轉型的職場前浪可以依靠既往積累的經驗、知識、資源,選定一個細分領域埋頭深耕。在這方面,前浪們仍大有可為:
*發揮所長,在自己最擅長的工作上不斷精進,極致化地做事;
*對國內外涉及本崗位工作內容的經驗保持關注和學習熱情,及時掌握前沿動態;
*根據學習情況,結合所在企業的實際思考如何進一步提升工作成效;
*重點關注公司業務、管理上與本崗位相關的薄弱環節,主動探索解決方案;
*主動參與本崗位相關的項目任務,在項目落地過程中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
*對既往工作過程中掌握的經驗、技巧進行總結,梳理形成可用于新員工培養的指導手冊;
*多與本崗位的新員工尤其是社會招聘的員工交流,學習同行業的成功經驗;
……
向著T型人才的方向發展,在細分領域內精進,是每一個職場人的立身之本。前浪們別總借口沒時間學習,別總推說記憶力下降。事實上,在如今的環境下,只要有足夠的毅力,絕大部分知識、技能學起來根本沒那么難。
當你既有一定的專業寬度,又在某一細分領域里有著深刻的見解、高超的專業能力時,你才有可能讓自己成功出圈。
●目標——聚焦創造價值
你的崗位、你的薪酬,只取決于你所創造的價值,而不取決于你在這個行業的資歷或者個人能力。如果無法把自身的價值轉化為公司的業績,你根本就不用去考慮升職加薪的問題了,無論升職還是加薪,甚至是留任,評判的唯一標準就是你是否創造了價值。
如果你的性價比不高,當更具活力、更有創意的后浪涌入職場時,你就會被毫不猶豫地替換掉?,F實,就是這么殘酷!
所以,如果前浪們還希望繼續在職場生存,那么,別在領導關系上動歪腦筋、做表面文章了,請把你的努力聚焦在創造實實在在的價值上吧!
*進一步加快自身的工作節奏,及時、主動地向部門主管反饋工作進度;
*找出本職工作中可以進一步降低成本、提升業績的地方并付諸行動;
*面對新技術、新的市場環境,梳理、簡化工作流程,在可行性分析的基礎上制定出相應的工作方案并加以推進;
*認真思考還有哪些崗位可以提升效率,請向部門主管提出你的建議;
*深入分析,發掘新技術與公司業務結合的可行性,向有關領導提出建議性方案;
……
特別提醒一點,大部分職場前浪或多或少知道公司的一些小道消息和人情世故(故事),但是,千萬不要在后浪們面前談論這些事情,更不能向后浪群體傳遞任何負面信息和情緒。
別退縮、別偷懶,把精力聚焦在為企業創造價值上,你就還有機會。從現在起,做一個有追求、有尊嚴的前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