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這一生,無論是誰,總會遇到大大小小的坎,或多或少要承擔一些壓力,只是有的人遇到事情,一咬牙,含著淚就扛過去了,有的人卻被壓垮了。
這世間從不缺讓你的世界天翻地覆的事情,重要的是你能不能扛得住。
作家余華說:中國年輕一輩人里面,有很多優秀者,但很少有能抗得了事兒的人。
什么叫能扛事兒?
是遇事不逃避,不輕易放棄,迎難而上,咬緊牙關想辦法渡過難關,即使失敗了也有從頭再來的勇氣。
能扛事的人,遇到大事都這樣處理。
這個時候,有人六神無主,亂了陣腳,導致失去翻盤的機會。就像下棋,一旦自己出了招臭棋,局面陷入被動,就越想把棋局找回來。棋風會突然變得特別冒進,下棋的破綻就越大,反而讓對手趁虛而入,最終滿盤皆輸。也有人,無論多么糟糕,都能發現自己能掌控的點,堅信自己能控制局面,最終反敗為勝。這得益于他們很強的控制感。遇到逆境先穩住,你要做的不是接下來立刻贏,而是現在不能輸。古語說,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先穩住當下,控制局面,不讓情況惡化,然后積聚力量,等待機會。做一個能扛事的人,當考驗來臨時,多問問自己這兩個問題:你能不能控制住場面?你的內心是不是有對大局的掌控力?這種掌控力不是來自一時一刻,而要從小的事情著手,對每一件工作都進行分解、策劃,從而逐步培養自己控制局勢的氣場和能力。有人說,能控制情緒的人,才能控制自己的人生。深以為然。能抗事的人,絕不會讓消極情緒在自己的生活里恣意蔓延。有的人一遇到事情,就變成了祥林嫂,碰到所有的人都講述自己的傷痛,這樣除了讓自己的傷痛更痛,對解決問題絲毫沒有幫助。其實,那些讓你焦慮痛苦的事情,或許實際上并非如你想象中那般嚴重,很多情況下只是自己嚇唬自己罷了。要知道,人的大腦是絕對拒絕真空的,一刻它也不會閑下來。當我們把“我要完蛋了,我再也不干了”之類的消極情緒趕出我們的大腦時,辦法、方案這些類似的東西就會溜進來,迅速填滿消極情緒走后的空缺。所以,人若是懂得控制情緒,不被焦慮拽著跑,通常都會想到解決辦法的。就算滿天烏云那又怎樣,穿越過去便是陽光。當然,控制情緒,不意味著一味隱忍情緒。每個人都有過短暫的崩潰時刻吧。許多時候,你已經硬撐了很久,但就是某一個不經意的瞬間觸及到了你的痛點,然后情緒就會瞬間失控。其實,偶爾的發泄很有必要。畢竟弦繃得太緊,需要適當地放松。當痛苦讓你快承受不起時,放聲大哭也沒什么不可以。只是請記得,不要在悲觀的情緒里沉溺太久,也不要在崩潰的邊緣停留太久。我們要學會做一個不輕易垮塌的成年人,扛得住事兒,經得起磨礪。遇到困難,你能堅持下去嗎?成年人的人生里沒有容易二字,困難就像大海里的浪,不是一次性打完,而是一浪接一浪,所以能不能面對一次又一次的考驗,特別考驗人。現實生活中,許多人欠缺耐逆性。他們頻繁地更換目標,付出一點努力就感動了自己,遇到一點挫折就輕言放棄。理由無非是累了,都這么“久”了,生活給了我這么多次“重擊”了,還不見成效,夠了。想要幸福到來,也不愿意花上幾秒等一等。宮崎駿在《龍貓》里曾說:“努力過后,才知道許多事情,堅持堅持,就過來了?!?/strong>在通往夢想的道路上,誰不橫亙著幾座大山?我們雖然沒有“搬山填?!钡哪芰Γ瑓s要有“愚公移山”的決心和耐心。具有成長型思維的人,認為能力是能夠通過努力和學習來培養的。他們往往含笑和挫折過招,從中汲取養分,將磕絆視為鋪墊,倒逼自己的優秀。人的一輩子會遇到許許多多的困難,你永遠不知道哪一次是最大的考驗,你能做的就是做好最壞的打算,然后積極地準備應對策略。王石當年因為2008年汶川地震捐款事件被輿論抨擊,甚至許多人要求他辭職。后來,他在“回歸未來”的演講中回憶他是怎么走過那段人生最灰暗的時刻的:悲觀,是遇到事情時,讓自己做最壞的打算,設想可能出現最壞的結果。而積極,就是做最好的準備,抱最好的希望。無論是多么大的難關,想方設法去度過。只要最壞的情況沒有到來,你就應該時刻保定最好的希望,告訴自己一切還好,未來會更好。畢竟,在特定的環境中,我們最后的自由就是可以選擇自己的態度。作家蘇岑有一段話:在心情最糟糕的時候,仍會按時吃飯,早睡早起,自律如昔——這樣的人才是能扛事的人。人事再亂,打不亂你心。一個能扛事兒的人,就像一棵大樹,歷經四季的風霜雨打,卻依舊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