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高中時特喜歡看《名偵探柯南》,從此就膜拜各種邏輯大神,因為太帥了啊!
而我這個假理科生,就算追看了很久,邏輯也沒見有點長進:
每天那么多事情,還是不知道從哪里做起,總是手忙腳亂……
公開演講或展示報告,總表達不出重點,心里特著急……
看書寫文也是隨心情,真正下筆時,不知道從何下手……
所以昨天看到粉絲的留言,真的很有共鳴:
這兩本書我也看了幾遍,最后發現,邏輯思維不好,既是思維固化的原因,也是認知問題。
所以,今天給大家分享3個思維框架、5個邏輯方法,適用于工作/生活/閱讀/寫作/談戀愛溝通。
相信我,只要你徹底掌握這篇文章,邏輯思維會有巨大提升!親測有用!
溝通框架法
日常溝通中,沒有邏輯框架的表達差別,是很明顯的。
比如你通知同事開會:
無邏輯者:
下午3點開會,記得提前10分鐘過來開空調到25°,在桌子上擺上景田,總監愛喝;
他下午要來總結月度目標,順便幫我通知下其他人哦,在110會議室~
同事一聽,what?啥玩意,最后同事忘記通知其他人,晚到了半個小時,你也喝不上景田,被總監請去喝茶了……
有邏輯者:
今天下午3點,總監要來110會議室開月會,辛苦你通知下其他人;
再麻煩提前10分鐘過來開好25°的空調,擺上總監愛喝的景田,這個月業績那么差,讓總監多喝水消消氣哈哈~
先說總體事項,再說細節,最后搭上同事個人收益。
這個邏輯框架的通知就很到位啦~
有點意思對不對,下面分享3個框架模型,讓你溝通和閱讀總結,都毫無壓力~
1、工作溝通:STAR模型
這個模型能幫你輕松hold住面試、工作匯報。
我們最大的問題,就是不懂如何有邏輯地向領導或面試官,展示自己的優勢,以及工作的成果。
明明打好了滿肚子的腹稿,一出口就變成了:“額……阿巴阿巴阿巴……額……”
面試官內心獨白:
掌握好STAR模型的工作溝通方法,讓你一開口就驚艷眾人!
S——情境(situation),事情是在什么情況發生的?
T——目標(target),你是如何明確自己的任務?
A——行動(action),根據目標采取什么行動?
R——結果(result),最后結果如何,個人有什么收獲?
不需太啰嗦,每個點說1-2句即可。
舉個面試例子,一個想去新媒體公司的大學生,自我介紹時可以這么說:
在校期間我是學校官方微信號的負責人(s);
我的主要任務是官方校園動態、和學生有趣槽點的推送,以及指導新社員(T);
在2年內我參考了近100個高校官微的運營模式,同時業余參加新媒體課程、請教老師(A);
最后總結了一套自己的寫作模式和運營模式,經過驗證,官微閱讀量從6k上升到1.5w,自己擁有了5k粉絲量的個人賬號。(R)
不到一分鐘的時間,有條理地表達自己的工作成果,表明個人工作態度,這么亮眼的介紹,面試官想不pick你都難~
2、情感溝通:FOSSA模型
很多爭吵都是因為情緒表達不到位,加劇了矛盾火力,越吵越兇。
舉個例子:
男朋友老是加班,居然忘記今天是你生日!晚上11點洗個澡就上床睡成豬了,口頭祝福都沒有?于是你實在忍不了開始發火:
天天這么忙,你知道今天什么日子嗎,干脆你和工作過日子算了,還和我談對象干嘛,分手!
受了一天工作氣的男生本來就累,聽到這句話更加惱火,大概率兩人就不歡而散了。
溝通出了問題,本質上是因為情緒上有BUG。同樣的事情,用FOSSA溝通框架來表達,就會有不一樣的效果。
邏輯溝通不是直男式安慰,也不是只無情講理,而是幫你遠離氣頭上的情緒傷害,更理智地表達內心感受,成為溝通高手。
不信重來一遍:
叫醒睡著的男朋友,你開始說:
你可以先不睡嗎,我今天很難過,想和你聊一聊,不然會更生氣的。
(Feeling、Objective,表達個人感受和溝通目標)
我知道你最近在忙大項目,加班一個月了很辛苦,可是今天是我的生日誒……
(Situation,描述現狀)
你知道我很注重儀式感的,可你忘記了 ……是不是要補償我嘛……
(Solution、Action解決方法、行動)
于是愧疚的男朋友,立刻給你下單念叨兩個月的香奈兒包、再附送幾只TF口紅、YSL粉底,還承諾下周帶你去云南旅游。
你瞧,換種表達方式,避免了爭吵,還獲得雙倍快樂,妙哉啊~這個溝通框架一定要用起來哦~
總結一下:
3、閱讀拆解:SQ3R模型
有邏輯地進行閱讀,能大大提高你的讀書吸收效率。
大多人都是拿本書就看,看完一頭霧水,討論起書中內容開始蒙了,猶如:
什么冬梅?馬冬什么?馬什么梅?……
別慌,用SQ3R閱讀模型框架,能輕松幫你理清思路,用最短的時間得到更多的知識點。
篇幅原因就不再多說,大家看下圖就好啦,操作解釋得超詳細了~
這里提個醒!閱讀筆記很重要,絕對不只是單純的“ctrl+v”、“ctrl+c”,沒經過思考的筆記,就算記得又臭又長也毫無用處,因為你根本不會去看!
思維清單法
這是逆轉你思考方式的方法,對生活工作都特別有幫助。
邏輯性強的人,善于解構任務,化繁為簡,剔除無用信息, 能用更短的時間解決更多的事情。
這就是鍛煉邏輯思維的好處和目的——替自己和別人省出更多時間,而時間就是金錢。
之前公司報告,我很認真寫了30-50來張ppt,認真到自己都想哭!
結果當天被領導點名批評:廢話連篇,亂七八糟,抓不住重點……后來躲在廁所爆哭……
后來啃了很多人都強烈推薦的《金字塔原理》,自己還讀了些比較優質的思維書籍。
最后參考了一個思考順序清單,通過大量練習,邏輯終于爭氣了!之后每次總結都得到領導的點名大拇指表揚,美滋滋~
這個思維清單中和了「演繹推理法」和「歸納整理法」,能讓你從時間、空間、事情重要程度等方面,進行全方位思考。
你遇到的每個難題,只要按照以下清單順序考慮,都能迎刃而解,效果真不是吹的,誰用誰知道!
第一步:結論先行
第二步:分析情況
第三步:解決方法
第四步:時間規劃
第五步:開始行動
舉個應用例子,方便大家理解具體的操作方法:
你是新媒體公司的實習生, 現在要進行轉正答辯,怎么有邏輯地表達自己3個月的工作成果?
第一步:結論先行
先把3個月的工作成果展示出來,讓領導看到完成值。
這是特別重要的一點!不管報告還是溝通,先說結論能節省所有人的時間,如果別人感興趣,會繼續問細節的哦~
第二步:分析情況
列出影響數據的分析原因、工作亮點與不足、工作收獲等……
這部分要遵循總分總原則,由上到下層層遞進,帶著“為什么會這樣、如何改善”的思維,去剖析出每個問題。比如:
1)問題的背景、緣由是什么?(時間順序、理清來龍去脈)
2)造成問題的關鍵原因、次要原因是什么?(時間、空間順序)
3)有什么可利用資源,誰能幫助你?(歸納法)
4)網上搜集的資料,哪些能用?(歸納、篩選法)
5)自己能想到什么補救方法?(歸納法、演繹法)
第三步:確定方法
針對所有問題,用歸納法整理出“時間、空間”所有解決的方法、再用演繹法寫出,每個能具體實施的方案。
比如:家離公司太遠,通勤時間過長,學習時間過少。
時間上:每天提前半小時起床、或在上班途中學習、增大工作密度。
空間上:搬家,縮短空間距離。
第四步:時間規劃
這一步,要根據自己的解決方法,和事情的重要程度,列成一個工作規劃表:
先做什么、再做什么、之后做什么、最后做什么?
讓自己能夠跟著計劃走,每天都過得井井有條~
第五步:開始行動
如果不行動,上面所有的邏輯推理都是在紙上談兵,只會讓我們的思維認知停留在原地,毫無長進,所以,行動才是關鍵啊!
再次放圖總結~
持續積累法
接下來這句話,可能會讓你恍然大悟!
其實很多時候,不是因為我們邏輯不好,而是我們的知識存量是有限!了解的事情太少,導致邏輯聯系不起來。
一個沒見過「烎」字的人,是不會聯系上「引」的同音讀法的。(讀[yín])
沒見過「氼」的人,也不會想到是「溺」的同音字。
想升級自己的邏輯思維,最根本的方法,就是擴大自己的知識儲備。
接下來分享3種提升思維的認知渠道,就算只堅持10天半個月,也有很大的成效!
1.嘗試演講,形成應激反應
能夠參加演講、辯論類的人,邏輯思維都會比一般人好很多,所以模仿優秀的人,也是很好的提升方法
前期不會講,就多去看TED、一席、我是演說家、超級演說家、主持人大賽等優質演講;
并拆解選手的演講稿、分析演講邏輯和演講節奏,再用笨蛋模仿法:一遍遍模仿,直到能脫稿100%無誤復述出來,就能吸收到別人的方法啦。
后期有能力后,積極參加一切公眾性活動,只有行動才能發現問題、看到不足,通過及時復盤規避錯誤,要知道,犯錯永遠是最快的成功方法。
小tips:在演講、閱讀中,信息太過密集,我們一時間吸收不過來。
這時可用圖表信息法,將零散的信息點,組成系統化的塊狀信息,用思維導圖呈現出來,讓思維可視化,逐步鍛煉自己的結構化思維。
這是我經常使用的方法,適用于上課、寫文、拆解書籍/演講、工作報告等一切信息處理;
長期堅持下來,你就擁有最強大腦,遇事不慌,面對一切新挑戰、繁瑣工作,都能迅速上手~
同時,生活中也要抓住一切機會,鍛煉自己的表達能力,這里分享2個小細節:
1) 線上工作溝通時,需回復較長信息,可以刻意練習這個回復結構,來表達自己的觀點:
第一、第二、第三……
2) 與人溝通時,也同樣刻意練習:
我有三個方面要說,123……咳咳,這里我也有三句話要說, 大家注意啦!
第一,能堅持看到這里的同學好優秀!文章快結束了,再堅持堅持哦~
第二,如果喜歡這篇文章的話,記得保存下來,方便以后查看哦~
第三,答應我, 看完去輸出個思維導圖大綱,這是你提高邏輯思維第一步~
2.看思辨類節目,代入正確角色
這里推薦我最愛看的《奇葩說》和《奇葩大會》,雖然節目逐漸走向娛樂綜藝化,但每個人選手的邏輯思維都是值得學習的。
老選手姜思達,在參加《奇葩說》時,也說:
自己參加每一期節目前,都要在很短的時間內,快速消化十幾二十本書,為當期的議題做準備。
你瞧,他們也是通過長期訓練、寫好邏輯嚴謹的辯論稿,才有上演神仙打架的場面。
這時有人要問了:我也沒少看節目啊,作為6季老粉了,我還是沒長進啊。
為什么會這樣?
因為你自動代入了觀眾角色啊,本來正方立場,結果反方一發言,你就覺得:啊好對好對,我怎么沒想到!這時正方又把你拽回來:是啊是啊,就是這樣!老鐵懂我!
一直被別人牽著鼻子走,要是你在現場,估計投票鍵都會被你摁爛了。
怎么破?
代入選手角色, 選正方,就堅定做正方,選反方,就堅定做反方。
對方一發言,不是想著對對對,而是:不對,他有漏洞,忽略了客觀角度,巴拉巴拉。隊友發言,也不急著贊同,同樣分析他的邏輯表達方式。
吃透這邊的論證后,再換個立場訓練,你會發現一期節目你得看3456遍,你才能徹底了解辯題的所有角度,客觀地表達最正確的想法。
3.讀思辨類書籍,繁殖知識量
這個重要性,就不用我再多說啦,只有看更專業的書籍,才能更全面了解思維模型,廢話不多說,直接上推薦書籍~
1)入門書籍,引起你糾正思維的興趣
小學生也可以讀的啟蒙思維書籍,說一個道理搭配幾個生活事例, 特別簡單粗暴。
很喜歡這句話:人是生而自由的,卻無往不在枷鎖之中。拒絕思考被污染,從這本書開始。
逢人必推!完美不枯燥的一本書,書不厚但很耐讀,干貨特別多,故事很有趣。
從5個方面開發你的大腦:定義問題-分析問題-由誰解決問題-問題來自哪里-如何做一個問題解決者。
2)進階書籍,系統學習深度思考
前身是《學會提問》,我們最缺的就是批判性思維,這本是入門最佳之選,算是理性“杠精”指南,讓你學會理智獨立思考,就算說不過別人,也別被別人騙。
讀完可以立馬用的干貨書,書評有句話令人深思:“只要你有批判性思維你就能批判自己的思維”,讓你思維覺醒的一本書,強烈推薦!
研究完這幾本書,保證你腦子里再也沒有漿糊的感覺,徹底脫胎換骨,完美逆襲成為邏輯大神啦~
為了方便大家理解,同時給文章做個系統性的結尾,黛西送上文章大綱一份~
最后,送大家兩句話,一起共勉:
1、無論一個問題多么復雜,如果能以正確的方式去看待,它都會變得簡單起來。
2、花半秒鐘就看透事物本質的人,和花一輩子都看不清事物本質的人,注定是截然不同的命運。
愿你能養成善于思考的習慣,生活中增加思考頻次,慢慢掌握洞察事情本事的能力,點個「在看」,一起成為邏輯大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