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商高的人,都懂得如何好好說話。因為語言常常具有著,比行為更強大的力量。
這一點,金句制造機王爾德深有感觸:
“會做事的人非常多,可會說話的人卻少得可憐。足見說話是兩者之中最困難的,也是最重要的。”
會說話很重要,是我4歲的時候,就開始懂得的道理:
當時有一個叔叔來我家玩,吃飯的時候隨口問了我一個問題:
“你是更喜歡爸爸,還是更喜歡媽媽?”
一桌子的人都轉過頭,用期待的眼神注視著我。
不知道該怎么回答,我茫然失措,趕忙扔下筷子,躲到房間里看電視去了。
生活中這樣的「坑」很多,很多人也常為人際交往感到頭疼。
而總有些人,可以用一句好的回答,讓氣氛從冰點,馬上火熱起來;用一句應景得體的話,讓所有人都感到極度舒適。
來救你了!想成為一個高情商的人,其實可以很容易。
高情商的表現,都藏在生活的這些細節里。
1、不否定對方的夸獎。
女友:“你昨晚太厲害了!”
一般回答:“沒啦,還行吧。”
教科書式:“那是,不然怎么配得上你呀~”
爸媽:“最近考試成績不錯哈!”
一般回答:“沒啦,還行吧。”
教科書式:“可不是,看看是誰家的兒子。”
同事:“你今天穿的裙子好漂亮啊。”
一般回答:“沒啦,還行吧。”
教科書式:“是嗎?謝謝,你的大地色眼影也很不錯哦。”
朋友:“你家小孩真懂事!”
一般回答:“沒啦,還行吧。”
教科書式:“是嗎?你家孩子也挺乖的呀!有空帶來跟我家小孩一起玩~”
面對別人的夸獎,多數人通常會條件反射地謙虛。
這其實也沒錯,只是「別人不會感到明顯的回饋」,好不容易醞釀的話題,就這樣結束了?
高情商人士「不否認對方的夸獎」,善于使用共情力,用肯定或反問句式,接過對方的話。
然后順著這個話題,反夸對方一把,這樣就很容易打開話匣,雙方達到一個滿意的氛圍。
2、會站在對方的利益點說話。
在家帶了一天娃的妻子,看到丈夫慢悠悠地回家,沒好氣地說:“趕緊去做飯吧,今天伺候小孩腰都累壞了!
”丈夫聽了一肚子火:“我上了一整天班,比你還累呢!”
妻子委屈:“孩子鬧騰了一天,一點都不省心。”
丈夫回懟:“今天遇到個難纏的客戶,我都快被氣瘋了。”
一來二去,夫妻倆都在述說自己的難處。直到天黑,才發現晚餐都沒做;兩個人都沒有錯,可是被忽略的孩子,開始哇哇大哭…
很多沖突都源于一方的主觀情緒化表達,也許初衷只是想讓對方知道“我今天有點累,我需要你”,但最后卻變成宣泄情緒,兩個人反而更累了。
現在把場景還原一次,看高情商人群是怎么解決問題的:
丈夫回家,帶了一天娃的妻子,想讓丈夫幫忙做飯。
高情商的妻子會說:
“你回來啦?我買了你最愛吃的小龍蝦,但我廚藝有限,你做的麻辣小龍蝦更好吃,今天的晚餐就交給你啦!
也算是獎勵一下帶了一天寶寶的我吧!”
興高采烈的丈夫:
“真的嗎?就饞這一口!今天看我的。
不過好久沒有一起做飯了,我們一起去蝦線吧。”
要讓別人接受自己的觀點,少用命令口吻,少做情緒宣泄;多去陳述事實而不是主觀判斷,站在對方的利益點說話,把想讓他做的事,變成他自己樂意的、想要的。
管理好自己的情緒,不要讓它沖出來,成為傷人的野獸。
強迫,從來不能解決問題,只會堆積問題。
3、在公共場合能淡定圓場。
《向往的生活》是國內爆火的一檔真人秀,按照慣例每個明星都會幫忙干農活。
有一次陳赫作為嘉賓,來了后,黃磊讓他摘玉米,他說自己紫外線過敏;讓他劈柴,他說自己腰不好。
在外界看來,好像陳赫在偷懶,故意讓黃磊難堪,而何炅突然問他:“昨晚拍戲到幾點?”,陳赫:“凌晨5點。”
大家這才理解陳赫,原來是昨晚拍戲太過勞累才這樣。大家都公認何炅高情商,這離不開他高超的臨場應變和緩解氣氛的能力。
你看,這就是高情商說話的力量。一兩句話,就把原本尷尬的場面挽救回來。
再舉個生活中的例子:
參加實習時,有次大老板過來視察,請技術部的同事吃飯,期間大老板舉著酒杯來到我們這桌,所有人都舉起酒杯,一個同事卻突然說:“抱歉,我不喝!”
當下所有人都鴉雀無聲,連大老板都沒想到會出這種狀況。
就在這時,經理站起來,露出招牌式笑容,不疾不徐地對大老板說:“李總,這是我們分公司的臨時司機,待會還要負責送同事回家呢,所有人都能喝,唯獨他不能呀。”
同桌的同事都心照不宣,紛紛附和。
大老板聽了,笑了笑:“哦!我說怎么回事,那就不勉強你啦…”
你看,會說話的人總能在關鍵時刻表現突出,用一兩句話就能幫別人化解危機。
語言是一門高情商技術,想要說好話,離不開對生活和他人細致入微的觀察和感悟。
4、說話有「邊界感」。
每次回老家,鄰居大媽就會「熱情」地過來串門。
剛開始只是簡單的問候,后面就變成猛烈進攻了,完全招架不住。
“XX,現在工資多少呢?聽說深圳消費高,每月兩萬才適合在那發展,你應該也有吧?”
“怎么沒帶個女朋友過來?跟你一樣大的XX兒子都會打醬油了,差不多的就談了,要求別太高。”
我:“…...”
在生活中,我們會遇到類似這樣的人,和你熱情聊天,但說著說著話題就跑偏了:
從剛開始的“吃飯沒?”、“放假沒?”變成“一個月工資多少?”、“有對象沒?”、甚至“一個月幾次”…
這就是典型的說話沒有邊界感的人。
與人聊天,要清楚你跟他之間的關系,到何種程度。
如果不是好到能在一張床上睡的人,就不要問涉及收入、婚姻、資產等敏感的個人隱私問題。
個人興趣、熱點事件,最近的經歷,都是更好的選擇。
保持一個最合適的「安全距離」,不會打擾侵犯對方,也更容易贏得對方的好感。
就像叔本華說的:
“人就像寒冬里的刺猬,靠得太近會覺得刺痛彼此,離得太遠又會感到寒冷。”
5、對不了解的事,不隨意做出評判。
某知名主持人,采訪了幾個農村留守兒童。這些孩子成績優異,但家庭貧困,期間聊到了伙食問題。
主持人:“你們平常吃什么?”
小朋友:“青菜。”
主持人:“會有肉吃嗎?”
小朋友:“不常吃。”
主持人:“為什么不吃肉呢?肉不好吃嗎?肉容易壞嗎?還是有其它原因?”
小朋友:“…因為沒有錢。”
主持人沒有了解清楚,貿然提問,導致場面很尷尬。
女孩的前男友來復合,被拒絕后請來女孩的閨蜜當說客,閨蜜對女孩說:“XX人還不錯,你怎么忍心拒絕他?”
在現實中,還有很多這樣的情況發生,在沒有清楚真相的情況下,就以偏概全。給別人下定論貼標簽,這樣做,相當于傷害別人還不自知。
而且,有時你永遠都想不到,一個穿拖鞋出門的人,有可能是個千萬富翁;你也想不到一個外表光鮮亮麗的人,是個背負著巨債的窮光蛋。
電影《了不起的蓋茨比》中,有這樣一句話,可以作為最好的提醒——
“每當你覺得想要批評什么人的時候,你要記住并不是所有人都有你擁有的優勢。”
因為,真正高情商的人,懂得體諒別人的不易,不會隨意去評判一個人。
即使是為朋友好,也不會直接開門見山,而是用委婉的方式,在不「冒犯」對方的情況下去表達。
6、能站在他人的立場思考。
有個朋友A在一家公司當領導,有一次公司員工聚會,散場時有個剛來兩天的實習生C跟朋友順路,于是上了朋友的車。
當時朋友車上還有跟自己關系很好的B。
但朋友沒有因為和B聊天,而忽視了C。
一上車,他第一句話就讓C破冰:“聽說你是XX大學畢業的?”
得到回應后,朋友把話題拋給B:“你不是XX大學的嗎?你們是師兄弟啊。”
于是,C打開心扉和大家聊了起來。
高情商的人,會用同理心去感知對方的處境,了解新人在陌生圈子中的尷尬,會輕松運用語言技巧,自然地幫對方融入新環境。
7、能運用情緒控制場面。
有個朋友是出了名的好好先生,認識他8年,從未見過他在公眾場合發脾氣。
有一次幾個朋友在一起吃飯,他卻直接和其中一人杠起來,說話音量比平常提升了十倍,尺度也比之前大了不少,著實把我們嚇了一跳!他這是吃火藥了?
不過也就只有這次,朋友便恢復往日的好好先生。
后來實在忍不住去問他,朋友說,在餐桌上罵的那個人是個老賴,欠了自己很多錢,屢次要債不還,只能出此計策。
更讓我佩服的是,換做一般人,面對欠錢不還的人是真的生氣;然而他生氣是做給那人看的,內心還是波瀾不驚,當然,最后也拿到錢了。
他補充說:“人生氣時的智商為零,生氣解決不了任何問題。”
能反過來駕馭情緒,而不是成為情緒的奴隸,并通過正確發揮情緒來達成目的,說的大概就是這位朋友。
很多人誤解了高情商的意思,認為做事圓滑,不發脾氣就是高情商,其實并非如此。真正的高情商是懂得自如運用情緒,用最小的代價,換得最大回報的行為。
寫在最后
這些生活場景里,高情商的人都做好了一件事——心里始終裝著別人。
堅持這一點,我們可以慢慢明白,人與人相處的真正智慧。
不要停止人際關系的修煉,「好好說話」這四個字里,藏著你一生的好運。
最后,分享給大家我很喜歡的一句話:
“我們好好說話,不是為了得到什么,而是為了不失去在意的人和事。”
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