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框架的三大價值
人在職場,頭等大事就是建立框架。
“從框架中來,到框架中去”,這能讓你事半功倍。
為什么框架如此重要?我認為,它具有以下三大價值:
1. 讓你更快地吸收新知識
2. 讓你發揮更大的影響力
3. 讓你更深刻地分析問題的本質
框架是一種學習力
框架在手,天下我有。
一個公開的秘密是:學霸們都有屬于自己的知識體系。
知識體系聽起來特別時髦,說白了,就是一個關于知識點的框架,也就是有一條主線能把紛繁復雜的知識點串聯起來。
很多時候,我們都特別容易陷入細枝末葉,只見樹木不見森林。
在學習上尤其如此。
隨便翻開一個中國學生的教材本,你會發現連邊角都畫滿了圈圈點點的筆記。
大多數人迫不及待地沉浸在各個知識點里,卻忘了消化和提煉出其中的框架。
你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書本合上。
拿出一張干凈的A4紙。
然后,一股腦兒把你學習過的內容寫下來。記住,只寫關鍵概念,不寫任何詳細定義。接著,仔細尋找關鍵概念之間的邏輯關系。
最終一本書或一門課,就變成了一張紙。
這聽起來非常簡單。但當你真正開始這么做時,你會發現無比困難。
明明打開書本時看什么都能懂,但合上后,腦海立馬陷入一片空白。
為什么會這樣?
那是因為你一直依賴的是視覺記憶,只能在看到教材上的圖表與定義才能調動出相關記憶,所以有時候你在考試時會很遇到答案在嘴邊但又寫不出來的境地;你真正要建立的是基于深層理解的記憶。
這個A4紙練習法堅持下去之后,任何一個知識點都將在你腦海里發散出一串知識點,最終才能把各種零散的知識點內化成你自己的知識體系。
而遇到阻塞或模糊的地方,就是知識框架中的薄弱環節。
在考試復習時,別人還在抱著一沓厚厚的教材在那兒沒頭沒腦地猛啃,而你可以拿著幾張薄薄的A4紙在腦海里輕松復習。
這個學習法,本質上是費曼學習法。
費曼學習法的核心思想就是讓你用通俗的語言把一個復雜概念講述給一個小孩子或老人家(或其他毫無知識背景的普通人)聽,如果他們聽懂了就說明你掌握了;如果他們沒聽懂,那是因為你沒講明白,你沒講明白是因為你還不是真正理解。
這個學習法只不過是把對象從普通人換成自己。
你可能覺得這個學習法只適用于應試教育。
錯了。
進入職場后,面對更加龐雜的信息,我們更需要使用這個方法去做減法:將無關或無用信息都排除在外,提煉出關鍵信息。
記住,你不是要成為一個信息大師,而是要成為一個決策專家。
舉個例子。
假如你是一個管理咨詢顧問,你會常常被扔進一個完全陌生的行業或領域里,從一個幾乎一無所知的小白到一個能給這個行業提出建設性意見的專家,你往往只有很短的學習時間。
這時候,你唯一能依靠的就是自己的快速學習能力。而快速學習能力的秘訣,就是掌握建立知識框架的技巧。
有一條捷徑,那就是翻幾本經典或教材。
打開它們的目錄。
一個出色的目錄,就是一個幾乎完善的知識框架。
或者,你也可以打開知乎,在某主題下快速梳理出一個大綱。
之前TED有一個掌握八國語言的小伙子分享了他的學習經驗,說白了就是用了記憶宮殿這種技術。記憶宮殿本質上也是一個框架。在這里就不詳細展開這個技術了,但世上很多記憶高手都是運用記憶宮殿的達人。感興趣的讀者可以參考這本書:利瑪竇的記憶宮殿。
框架是一種影響力
先講一個大家都熟知的場景:群面。
群面,也叫無領導小組討論,是校招里最常遇見的一種面試形式(在社招似乎就比較少見了)。通常6-10個人會被安排在同一張桌子上,就某一個問題展開討論與匯報。
很多面試者都很害怕群面,其實也能理解——因為群面的變數比較大,取決于跟你同組是誰。
為了降低不確定性,曾經我也看過很多關于群面的經驗帖,其中有一個廣為人知的觀點這么說,群面里有很多角色,如領導者、計時員、破冰者、觀點者、總結者等等,我們要根據自己性格去選擇適合自己扮演的角色。
經過慘烈的校招,成功斬獲某500強外企的管培offer之后,我才發現上述觀點哪怕不是純扯淡,可能也只適用于低階玩家。
而高階玩家,在我看來,至少有三個脫穎而出的因素:行業知識、團隊精神、框架思維。
前兩者比較好理解,我就不展開說了。
今天著重講下框架思維。這是一個獨有的心得。
所謂無領導小組,說白了每個人在開始說話前都是平起平坐。但不代表在這個討論過程里無法看出一個人的領導力或影響力。
問題是,這領導力該怎么體現呢?
最主要的一點,就是為團隊建立起討論框架。
很多人一上來就陷入局部討論之中,又犯了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的毛病。
你要做的其實很簡單,就是退后一步,為整個討論建立起一個框架。
譬如跟大家商量時間的分配計劃:前10分鐘干嘛后10分鐘干嘛;
最重要的,就是跟大家商量問題的分析框架,譬如將商業問題切分為產品研發、用戶分析、市場推廣、產品運營等方面(這只是舉例,不一定非要如此)。
大家對這個框架都達成共識之后,就可以就其中某一模塊進行展開討論,收集大家的想法,豐滿整個框架的血肉。
你需要做的,是跟整個討論保持適當的距離,不參與特別具體細節的討論之中。
你要在大家毫無頭緒、討論冷卻時,適當補充一個思考方向或思路。
在大家想法很多、熱烈討論時,及時提醒大家注意時間,差不多就可以切換到下一個模塊的討論。
只要你提出的框架被接受了,那么框架就會很自然地貫穿整個討論,被大家反復多次地使用。你也很自然地成為了無形的領導者、計時員和觀點者等諸多角色。
而且,哪怕最后總結陳詞的人不是你,也幾乎必然使用你的框架來匯報。
總之,擁有框架的你,幾乎掌握了整個討論的節奏,而在面試官眼里,對你貢獻的印象也會變得很深。
所以高階玩家都是非常重視討論最開始的幾分鐘。
因為框架的確立權,是一個兵家必爭之地,盡管絕大多數人并沒有清晰地意識到。
之所以花了這么多篇幅來講群面,不是單純為了給大家講面試技巧。
而是希望大家能理解這種影響力的底層邏輯,它是適用于職場的方方面面的。
在職場里也是如此:框架在手,天下我有。
留意觀察的話,職場精英都特別善于在各種場合里制定框架。
比方說商務談判
這是一個比群面更加針鋒相對的場合。
因為在談判桌兩邊的人,都代表著各自的立場。
其實,立場本身并沒有對錯之別,不過談判結果肯定有高下之分。
你有你的框架;對方也有對方的框架。
比拼的是誰的框架更符合現實,更強而有力。
關鍵是堅守自己的框架與立場,不能被別人帶跑。
有時候你要學將對方引入你的框架當中。
有時候你要學會“破壞”對方的框架。
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困難重重。
但不管如何,建立框架都是你一個發揮影響力的重要手段。
框架是一種邏輯力
框架思維,能有效幫助你更有邏輯地表達,無論是書面上的還是口頭上的。挑一些符合自己邏輯的去熟練使用,例如矩陣思維和分類思維就是很樸實但又很有價值的框架。
在商業領域,是有大量現成的模型與框架供你使用。重要的是,要搞清楚每個框架的適用條件。像SWOT分析,常常會被人生搬硬套。
關于框架邏輯力,我認為市面上較好一本著作就是麥肯錫人寫的《金字塔原理》,在今天的文章里就不贅言了。
結束語:
很久以前,有一位咨詢前輩說過:要化有形為無形。
至今為止,這依然是我聽過的對框架思維最好的一個腳注。
希望今天的文章對你有所幫助~
姓名: | |
電話: | |
內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