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更多人已經認識到了情商對職場成功的重要性,但是大多數將情商理解成了會說話、會溝通、不發火等,其實都不正確。正是這些錯誤的認知,使眾人提高職場情商的努力成了泡影,空費了大量無用之工。
科學家們將人的智能分成了兩個大類,一是智商(IQ),二是情商(EQ),對智商我們已經有了較深的了解。情商全稱是“情緒商數”它于1990年由美國心理學家約翰·梅耶和彼得·薩洛維首先提出,當時并沒有引起太多人的關注,1995年時任《紐約時報》的科學記者丹尼爾·戈爾曼出版了《情商:為什么比智商更重要》一書,立即引起了轟動。1997年這本書在我國出版,掀起了國人的情商學習、研究熱。也正是丹尼爾·戈爾曼對情商研究的突出貢獻,人們將其稱為“情商之父”。他認為,情商是決定人生成功與否的關鍵因素。更有研究證明,人的成功只有20%歸功于智商,而80%則歸功于情商。
言歸正傳,情商的真正含義是什么?情商也稱情緒智商或情緒智力,至今心理學家們也沒有給出一個統一的令公眾滿意的定義,但其主要的內涵還是能概略說清的,主要是指人對情緒的認知、管理、表達等能力。根據約翰·梅耶和彼得·薩洛維以及丹尼爾·戈爾曼的研究,我們可以從5個方面來認識情商的真面目。
1.對自我情緒的認知。即人對自己在受到外界刺激時,情緒產生、變化的特點、規律,及自我的體驗、感覺等,這是情商的核心內涵,人只有認清、懂得了自我情緒的產生與變化情況,才能為真正主宰自己打下基礎。
2.對自我情緒進行管理。是指當人受到外界刺激時,能對由此產生的情緒反應做出積極自主的控制、調節與有效使用,是情商的關鍵內容。管理情緒主要是學會方法與技巧,只要經過自己的努力就一定會取得成果,成為高情商的人。
3.對自我情緒進行激勵。簡單理解就是:對產生的情緒進行識別;將產生的負面情緒轉化成積極情緒;調動、指揮情緒對自己的理想、目標、工作等進行支持;通過自我努力跳出情緒洼地、縮短在情緒洼地的駐留時間;調理出贏得他人愉悅的情緒等。
4.對他人情緒進行識別。這是處理與他人的關系、調動他人情緒的基礎,是一項非常費時費力的真功夫。它需要我們掌握通過觀察對方的表情、肢體動作、分析對方語言等認知情緒的方法和技巧,認識他人真實的情緒及其來源,只有如此,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它是領導、調動、利用、適應他人的基礎。領導力的關鍵影響因素就是領導者的情商。
5.對人際關系進行管理。當我們能夠正確認知自我情緒、管理自我情緒、進行自我情緒激勵、識別他人情緒后,就可以根據這些對人際關系進行管理了。其實,人們常說的‘會說話’,就是人際關系管理中的一項內容。
至此,我們應該對情商的基本涵義有所了解了吧。如果我們想提升自己在職場與生活中的情商,就必須對情商有正確的認知,基于此進行學習與修煉,就會使自己的情商得到提升,進而成為了個受歡迎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