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定KPI時,如何處理部門間存在的博弈?
Q:設定KPI時,如果部門與部門存在博弈,該如何處理?馬云說人類的運動中,跳高是以失敗告終的一項運動。跳過去了你的桿就升高了,跳三次跳不過就結束。總部希望你跳的桿高一點,地方和事業部卻總說很多理由,希望跳的低一點。以跳躍成功率和達成率決定激勵,這叫“跳高制”。2006年,馬云跟我談過一次話后,我開始把“跳高制”改為“跳遠制”。這貼藥毒性極大,一旦做成了,效果巨大,你必須分部門先試,試成了才能全公司做。在今天淘寶3、4萬多億GMV體量下還能有40%多的收入和50%多的利潤增長,沒有“跳遠制”根本無法達到。“跳遠制”就是你不犯規總有成績,是自己跟自己比,是增量再分享。比如,去年區域做了8000萬,今年超過8000萬都有獎勵,昨天最好的表現是今天最低的要求,不管市場上發生什么問題,你不能退步。A:這和人數無關。KPI只是管理手段,有正面作用,也有副作用,KPI的副作用要靠文化和價值觀補。公司在商業模型基本成熟穩定之后,就必須得設置KPI了。KPI要么別設,要設就一定是全員。1、什么是分拆?山東大區設置了1個億的目標,但擔心該區10個城市無法完成KPI,于是每個城市加碼到1100萬;而城市中有10個組,每個小組由10萬的KPI加碼到120萬的KPI。這就是分拆,也是大部分公司典型的KPI分拆做法。2、什么是分解?即給了你,你領1個億的任務回來。不能簡單把1個億變成10個1000萬,而是要分解哪幾件是最關鍵的動作。A:第一,一個CEO通常關心兩件事:商業設計和組織設計。商業設計是外科、外功;組織設計是內科、內功,好的武林大師一定是內外兼修。外科會死人,內科也會死人。得了內科病不醫會死人,找錯了內科醫生也會死人,只不過死得比較慢;外科死人轟轟烈烈,影響力較大。很多老板在公司人數達到一兩百人后,認為招聘是人力資源的事,于是不再親自招聘,每天很忙。為什么忙?因為你招人招錯了,只得降級使用,CEO變成了銷售總監,銷售總監變成了銷售經理,如此惡性循環。因為信任,所以簡單;因為簡單,所以高效。當員工與員工、員工與客戶有相同或相近的價值觀時,對內對外都更容易產生信任感。很多公司在最困難的3-6個月,仍有幾十號、幾百號員工愿意追隨,靠的就是企業文化。技術驅動依靠4個在線:員工在線、產品在線、客戶在線、管理在線。組織效率提升的關鍵是擁抱新技術。當然不是要求大家追求最新的技術,讓每個員工用好口袋里的手機,效率就能得到大幅提升。Q:如何設計非業務部門(如人力資源、行政、財務等)的業績?A:非業務部門本質上是為內部客戶服務的,最應該服務的部門就是最大的客戶。如果IT部門是人力資源最大的客戶,其業績需要和IT部門掛鉤。然而,很多公司的非業務部門變成了衙門、官僚、管理部門。我是CFO出身,是做風險控制的,公司最大的風險是營業收入不增長。CFO第一風控任務是幫助大家一起把營收做上去。我心中沒有成本意識,只有投資回報率意識。員工成本、營銷費用、房租等都是投資,要迅速理出每一塊錢在公司的實際投入產出比,并公開標準。所以,這不簡單是考核指標設計問題,而是公司文化、業績、導向問題。前臺沒賺到錢,中后臺卻旱澇保收,這種機制是錯的;前臺賺到了,中后臺應該水漲船高;前臺沒賺到,中后臺則應該降得更狠。通過這樣的考核標準,團隊意識才能明確。A:我難招吧?我離開阿里巴巴以后,阿里并未垮掉。中國14億人口,高管并不稀缺。1、你可能面臨轉型問題。為什么非要做高精尖人才稀缺的行業呢?2、你不夠勤奮,見的人不夠多,沒有花更多的時間招聘。如果你整天待在家和公司,人才肯定是稀缺的。很多人說中國優質食材不多,那說明你沒有跑,中國這么大,山溝溝里好食材多得是。既有平臺也有體量的公司才能做中臺化,體量不大的公司不需要著急中臺化,沒到別急著做,否則就是增加成本,不要外面做流行什么就學什么。1、檢驗中臺成功的標志是什么?前臺人員少、試錯成本低、新產品上得快、推廣效果大。2、中臺怎么做?技術產品化、流程透明化、激勵前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