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我看到表姐發了一條朋友圈,大致說:
感覺25歲的自己活得不如以前有激情有規劃,
現在倒是狀態越來越差,很迷茫。
表姐23歲大學畢業那年,進入了一家小型銷售公司,
專門負責對接臺灣客戶,那段日子的她特別有激情,
渴望早日超過業績目標,賺到第一桶金,
她希望自己成長的速度超過父母老去的速度,
每天起床,先念完這句話打個雞血,再去上班。
在公司里,業務員們都是單休的,到晚上8點才能下班,
住在混合宿舍里,大家躺在床上,問的都是:
“欸,你今天做了多少單?”
2016年5月,表姐的首月業績達到22萬,她有5%的提成,
工資到賬的那一秒,她立馬給我打了電話:
“我現在終于體會到月薪上萬的感覺,刺激。”
但很快這份刺激被心累掩蓋過去,一年后表姐辭職,
轉頭去了一家金融公司做人事,月薪雖然是之前的三分之一,
舒服倒是很舒服,只不過變得更迷茫了。
迷茫,是每個人都會經歷的一種情況,
不知道自己該干什么?對未來很模糊,
那么我們迷茫時,該怎么辦呢?
1
減少選擇
有時候人會迷茫,往往是因為選擇太多,孰輕孰重分不清,
這時候就要進行全面收縮,減少選擇,停下所有不是必須要做的事情,
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收回來,寧可放空也不要渾渾噩噩的去學習,
而是空出時間,讓身心恢復到正常狀態。人在迷茫時,會焦慮不安,
痛苦忐忑,身心靈都要經受一番折騰,你需要給自己一個喘息的機會,
早起早睡,鍛煉身體,等身體恢復到正常狀態,再去做有意義的事情。
2
多讀書
讀書,是為了了解別人是如何理解與認知這個世界的,
并通過別人的理解,來構建自己對世界的理解和心智圖景。
每一次閱讀,都是一次對話,和作者的對話。
真正有思想的智者,他們講的是關于這個世界的“關楗”。
如果能心領神會,那么就可以通過這樣的智者,拿到理解世界的鑰匙。
讀了那么多的書,都忘掉了。但是,你通過閱讀而形成的品味和氣質,則是令人忘不掉的。不僅要讀書,更要讀好書。讀書,讓我們有機會成為一個強大的人。
3
要做事
在知乎上看到有網友分享自己的經歷:
他的朋友是派出所所長,人好脾氣大。有天周末,朋友聽到上初中的兒子在家嘆息,說好無聊啊。朋友頓時怒氣沖天,對著兒子一陣拳腳,說一個年輕人,
大把時間,卻抱怨無聊,無所事事,為什么不找點事做?
后來,朋友的兒子自己課余時間開始學習吹黑管,高三時,大學流行自主招生,由于黑管吹得好,加分,朋友的兒子一舉考上了東南大學。全家高興。無聊時要找事做。
迷茫的時候該干什么?還是要做事。
因為當你做事的時候,你就沒有時間去迷茫,也沒有時間去哀嘆,
只有前進。你不止在做事,更是在邊做邊思考。
做事是治愈一切迷茫痛苦的良藥。
在做事中解脫,在做事中進步。
人在迷茫的時候應該制定目標,分解目標,執行目標。
整個思路為,讓自己恢復到正常狀態-去讀書-去做事。
當你做完這三件事時,你就會發現自己不再迷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