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3日,全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工作會議在濟南召開,省委組織部副部長、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廳長韓金峰作工作報告。
一、透過數據 亮點紛呈——2016年山東人社工作主要數據
1.穩就業、促創業
實現城鎮新增就業120.98萬人,完成年度計劃的109.98%;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46%,低于全國平均水平和我省年度控制目標。
(1)重點群體就業保持穩定。高校畢業生總體就業率93.77%,比2015年提高1.76個百分點。轉移就業貧困人口20.1萬人,帶動實現脫貧35萬人,完成三年脫貧任務的58.3%。全國首創“就業扶貧車間”扶貧新模式,建成“就業扶貧車間”2790個,吸納貧困勞動力就業8.9萬人。援助就業困難群體就業8.97萬人,完成年度計劃的149.3%。
(2)創業成為就業增長的重要引擎。建成31家省級創業示范平臺。創業大學市級全覆蓋,5家被認定為省級示范創業大學。發放創業擔保貸款117.79億元,增長29%;發放一次性創業補貼2.58億元,增長64.4%。全年實現創業47.64萬人,帶動就業129.53萬人,增長8.6%。
(3)組建省公共就業和人才服務中心,創建“四型就業社區”和“一站式”農民工綜合服務平臺,舉辦各類招聘會1.6萬場次,引進人才41.2萬人。
2.抓改革、促發展
(1)深化社會保障領域改革。全面啟動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參保繳費和養老金發放工作,納入新制度337萬人,改革進度走在全國前列。城鄉居民養老、醫療保險參保人數分別達4538.6萬人、7228.8萬人。居民大病保險累計補償381.2萬人次、81.6億元。全省實現異地就醫結算,并網醫院達到170家,累計結算醫療費用166.5億元。率先建立全省統一的職工大病保險制度。率先在全省范圍內推動職工長期護理保險試點。
(2)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深化聘任制公務員管理試點,積極推進公務員分類改革。52個財政困難縣開展本地優秀人才考錄試點;分類推進高校、公立醫院、科研院所人事制度改革,調整外語、計算機職稱考試政策,下放職稱評審權;圓滿完成軍轉干部安置任務。
(3)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完成8項改革任務。分類推進中職和技工學校、中小學、基層衛生、省直科研院所等職稱制度改革。開辟引進高層次、高技能人才服務“綠色通道”,為204名高層次人才頒發了服務綠卡。在全國首批啟動外國人來華工作許可試點,將“外國人入境就業許可”和“外國專家來華工作許可”整合成為“外國人來華工作許可”,實現“兩證合一”。
(4)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順利完成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調資工作。國有企業負責人薪酬制度改革,按新標準領取薪酬。
3.防風險、兜底線
(1)防范和化解規模性失業風險。在全國率先建立失業監測和預警、調控工作機制。順利分流安置過剩產能企業職工62757人,保障了職工合法權益。
(2)防范和化解社會保障領域風險。社保基金總收入3828億元,同比增長9.8%;總支出3402.4億元,增長14%;累計結余4352.2億元,比2015年底增長10.4%。委托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運營的1000億元企業養老保險基金全部劃轉到位,其中,2015年委托運營的500億元實現收益36.83億元。
(3)防范和化解人事考試風險。組織完成國家和省級人事考試40項,報考人數166.8萬人。
(4)防范和化解勞動關系領域的風險。加強勞動人事爭議調解仲裁,處理爭議案件8.78萬件,其中仲裁立案受理5.04萬件,當期結案率96.8%,為勞動者和用人單位挽回經濟損失17.6億元。加強勞動監察執法,受理舉報投訴案件2.3萬件,為15.39萬農民工追回工資9.21億元。
4.統籌兼顧、協調推進
(1)織密編牢社會保障“安全網”。職工養老、職工醫療、失業、工傷、生育保險參保人數分別達2576.4萬人、1960萬人、1222.9萬人、1510.6萬人、1139.1萬人。首次同步調整企業和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養老金,總體調整水平6.88%;居民基礎養老金最低標準由每人每月85元提高到100元;職工和居民醫保政策范圍內住院報銷比例分別達75%以上和70%。
(2)大力加強人才隊伍建設。我省“兩院”院士、千人計劃專家、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分別達37人、174人、3136人、162人、1297人。實施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國家、省級高級研修項目177個,培訓急需緊缺人才7000多人。新增技能人才114.8萬人,其中高技能人才25.9萬人、齊魯首席技師149人;1人獲中華技能大獎,13人獲全國技術能手榮譽稱號。15名選手入選第44屆世界技能大賽國家集訓隊,數量創歷史之最;4個集訓基地落戶山東,實現“零”突破。7名外國專家入選第六批國家“千人計劃”外專項目,3名入選首批“首席外國專家項目”,2所高校入選首批地方高校創新引智“111”計劃,入選數量均居全國第二;2名外國專家獲中國政府友誼獎,20人獲齊魯友誼獎;新增1家國家級引智成果示范推廣基地、1家省級引智試驗區。邀請外國專家培訓專業技術人才1.6萬人。建成8家省級以上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
(3)優化工資收入分配結構。制定科研、高校、醫院等重點行業績效工資辦法,搞活內部分配。加強企業工資宏觀調控,發布企業工資指導線,提高最低工資標準。調整省直機關事業單位未納入正式職工管理人員基本工資標準,每人每月提高500元。
二、2016年濃墨重彩“三件大事”
1.成功舉辦第九屆“海洽會”
參會人員達10000多人,成功對接項目4524個,參會人才的數量和層次,成功對接項目數量,均創歷史之最。
2.高標準制定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十三五”規劃
3.啟動實施標準化、信息化、一體化“三化建設”,提升人社公共服務水平
三、2017年主要工作任務
1.總的要求
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全面落實省委、省政府的決策部署,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牢固樹立和全面貫徹五大發展理念,堅持民生為本、人才優先的工作主線,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服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實施就業優先戰略和人才強省戰略,加快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社會保障制度,全面深化人事制度和工資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大力構建更加和諧、穩定的勞動關系,著力提升基本公共服務能力和水平,在更高水平上推進人社事業轉型發展。
2.牢牢把握“四個更好”
(1)更好地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
(2)更好地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
(3)更好地貫徹新的發展理念
(4)更好地服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3.重點實現“七個更高水平”
(1)在更高水平上實現就業局勢持續穩定
(2)在更高水平上織密扎牢社會保障安全網
(3)在更高水平上激發人才發展活力
(4)在更高水平上推進人事制度改革
(5)在更高水平上優化工資收入分配結構
(6)在更高水平上構建和諧勞動關系
(7)在更高水平上加強和改進公共服務
四、2017年“四個更加注重” 提供支撐和保障
(1)更加注重守紀律、講規矩
(2)更加注重解放思想、勇于創新
(3)更加注重以人為本、為民便民
(4)更加注重從嚴治黨、廉潔從政
(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科學研究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