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年后,都是跳槽旺季。
雖然很多人年前已離職,但是也有一部分并未找到心儀的崗位,或者是年前提出離職年后正式開始找工作。
有些職場人還處于猶豫期,在考慮是否要跳槽。一方面擔心跳槽后不如現在的工作,另一方面對目前的現狀又有所不甘。
年后的跳槽高潮已到來,但是如何才能越跳越值錢呢?
有人說,跳槽窮半年,換行窮三年。
因為跳槽就意味著,我們在之前公司積累的工作成績,人脈關系和工作付出基本要全部清零,到了下一個公司必須重新開始。
之前有個朋友,因為一場跳槽,生活水平直線下降。她說,因為跳槽換工作期間沒有實現無縫對接,中間的空檔期沒有工資。另外,雖然跳槽之后工資比之前高了一些,但是因為試用期間是按照工資的80%,所以只能過一段“節儉”的日子。
如果是更換行業的話,除了這些以外,還有行業經驗,也是需要重新積累的。雖說“轉行窮三年”稍微有點夸張,但也有一部分是事實。
到了一個陌生的行業,之前的資歷和原來的行業經驗、人脈關系等等,基本全部推倒重來,對比原來的薪資不一定能拿到不說,有的甚至連職場新人都競爭不過。
去年教育行業大洗牌,很多人遭遇裁員,更讓人失望的是,有的公司直接不接收教育行業的外溢人才。這種被迫轉行的情況,導致很多人長期處于失業狀態,有的只能降低姿態,妥協接受。
在跳槽過程中如何能夠最大限度利用我們原有的能力延伸,才能減少沉沒成本的付出。
一般情況下,大部分轉行都會有比較大的影響,但是有些職業轉行的影響甚微,比如職業經理人、財務、HR,就是因為這樣的崗位轉行之后,他們的能力可遷移或者可延伸度比較大。
那么,如果不是從事類似這樣的崗位怎么辦呢?只要擴展自己的能力可延伸度,也是可以實現跳槽增值的。
去年朋友說終于給自己部門配齊了培訓經理的崗位,這個崗位已經空缺半年了,一直沒找到合適的人選。去年教培行業巨變之后,很多培訓機構的老師在找新的工作。
而朋友找到的這位培訓經理,就是從教培行業轉行的,他之前在教育行業時,不僅是一名講師,還做培訓管理的工作,所以與這個崗位還是比較適配的。
現在不僅通過了試用期,還將擴展企業的培訓業務,重塑企業的培訓生態,建立企業大學,將會成為企業大學校長的不二人員。
正是因為這個教培人本身的能力具備可遷移和可延伸度,才能實現這樣的發展。
1、梳理職業流動邏輯性,找準突破口
我們在更換工作時,比起工資更重要的,其實是職業流動邏輯性。有些面試官會比較重視跳槽的邏輯性,而不僅僅是光看往期的崗位。
所謂的職業流動邏輯性,就是有自己的職業定位,不管是跳槽還是內部崗位的調整,都有自己的職業發展邏輯。
比如,崗位調整時,一般都會有薪資的提高或者是晉升,這是比較正常的職業發展。如果每次崗位調整都是平調,或者是跳槽之后維持原有的崗位甚至還沒有薪資的提高,那這樣的職業流動邏輯就是不太受面試官歡迎的。
之前就有一位咨詢者是這樣的情況,在公司中從事過多個崗位,但是基本都是平調,后來跳槽出去找工作時,不僅不占優勢,還導致了面試官質疑她的自我規劃性。
所以,要時常梳理自己職業流動的邏輯性,在自己職業規劃的基礎上,做好邏輯性的搭建,找準自己繼續突破的職業目標。
2、著力軟技能提升,提高能力延伸度
我們經常說的可遷移能力,就是說的從一份工作中可以轉移運用到另一份工作中,可以應用多種類型工作的能力,大多指的是軟技能,比如組織力、溝通力、領導力、學習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優秀的習慣等。
我們在工作中,要著力于軟技能的提升,這樣才能在下一份工作中提高能力的延伸度,更加通用于多種類型的工作。
有人說,可遷移能力決定了十年后的你。確實如此,因為這些可遷移或者可延伸的能力,能夠不受更換崗位或者行業的影響,一直產生價值。
有些人不管進入哪個行業,都能快速適應,還能表現突出,這正是因為能力延伸度強的表現。在跨行業時,能夠很容易就能跨越行業壁壘。
3、評估工作價值,引導復利效應
愛因斯坦說過,世界上最厲害的武器不是原子彈,而是時間加上復利。工作中,也需要復利思維。如果一份工作僅僅通過重復勞動來獲取收入,單位時間產生的價值不高的話,那么就是不具備復利效應的。
我們要隨時評估自己的工作價值,規避一些低效努力。一方面,可以通過自己的工資水平與市場工資水平來對比自己的工作價值;另一方面看個人創造的價值對企業利潤產生的影響。
如何讓自己的職業產生復利效應呢?首先就是做長效投資,這樣實現可疊加性;再就是定期復盤,不僅是自我審視,也能在復盤中糾偏。
沒有復利效應的工作,不建議長期做,因為這一類的工作,單位時間創造的價值會比較低。
年后跳槽以及春招季在即,想要讓自己的價值不斷提升,就要擴展自己的能力延伸度,好好打造自己的個人職業模式,建立復利的職業模型。
祝你擁有一份好工作,也能在跳槽中越來越值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