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朋友X這兩年一直想換份工作。他碩士畢業后在傳統汽車配件行業做技術做了20年,從工程師做到高級工程師,他一直鉆研技術,也算是這個領域的專家。但是這幾年傳統汽車領域處境不妙,他所在的外企規模不算很大,卻也是這個技術的領先公司之一,屬于隱形冠軍,前幾年大型汽車公司遇到沖擊時,他們倒還不錯,但隨著新能源,自動駕駛在汽車行業越來越成為主流,他們的業務萎縮嚴重,前景不看好,更大的問題是X所用的技術在新勢力造車領域屬于不再被需要的技術。
X今年已經46歲了,大學畢業后就進了這家企業,從來沒有找過工作,但退休實在有點早, X做為外地來上海的新上海人,雖然有房有車,但是兩個孩子,老大上高中,老二才五歲,家庭開支壓力很大,離財務自由還很遠,生活壓力可想而之。
X非常迷茫,壓力很大。他后悔,一直沒跳槽,以前獵頭找時也斷然拒絕,一直不看外面機會,沒想過公司會出問題,這兩年沒有獵頭找了,他找了幾個獵頭都沒有回音了,X問我,是不是一直不跳槽,反而成為找工作的障礙了?
很多人工作在順利時都會讓人有錯覺,會一直好下去。比如我聽過,會計審計,越老越吃香的,做老師公務員,多穩定啊,消費品行業,是剛需,怎么都會有飯吃吧…
像汽車這樣的大行業,這二十多年行業一直穩定發展,很容易覺得汽車行業永遠不敗。不要說在行業內工作人員,我有位非常資深的獵頭朋友,一直在汽車行業深耕,就一直講,人類對于快速移動的追求是永無止境的,所以他覺得汽車行業會一直發展。
確實,人類對于快速移動的追求不會變,但汽車行業不一定不會變,滿足人類各類需求的方式會一直變。很多時候當下的順利往往很大程度在于行業紅利,無法肯定任何一個行業的紅利會持續到什么時候,更無法肯定一種技術是不是能長久發展。
任何時候,專業精深都是好事,并不是不跳槽就不好,但是對于X這樣一直在一家公司從事一份工作的人來說,確實會有很大挑戰,因為可能遇到的挑戰是:
視野狹窄
X以前無法想象吃技術飯的還會沒有飯碗,一直就認為,我是技術專家,那些日本老專家不是越老越值錢嘛。
有時候我們無法想象并不代表就不會存在,永遠不能低估新技術的影響,在這種技術要求極高的領域,X所精通的技術被認為是種淘汰技術。
永遠要記得新技術比我們的預期要快,我們無法預測未來。
有些人是喜歡穩定的,其實沒有錯,耕耘一個領域,問題是技術的方向不了解,只關起門來做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就比較危險。技術走勢要清楚,我們可以只做一顆螺絲釘,但整個全貌要時刻關注,不要有與我無關的想法,只要在這個領域里的事,專家就應該知道。技術專家很值錢,但并不是只精通一個技術就能保住自己的技術專家地位。
人際狹窄
X因為一直醉心技術,與人交往不多,基本沒有公司同事和以前同學外的交往。
技術型人才更需要人脈。但這往往是技術類人才的短板。在一個行業里,無論自己還是他人,人們對技術類人才很容易寬容。技術型人才被認為天然不擅長人際交往,自己也會放松這方面的要求,其實職場上人脈經營是職業能力重要的表現。
財務單一
X一直收入不錯,很穩定,用他的話來說,企業有壟斷技術,是制造業,又不是互聯網行業,企業本身文化像國企,他本來是準備做到退休的,也沒怎么擔心過中年還可能失業這種事。太太早就不工作了,兩個孩子剛換了大房…
可以說99%以上拿固定薪水的打工人是不大可能真正有財務自由的,薪水不錯,往往意味著開銷也不錯,有了高薪,往往也有高消費,生活質量也在不斷提升。而且,很多自認為工作有安全感的人往往不太注意財務的多元化。
那么,像X這樣常年在一家公司從事同一份工作,或者同一領域的工作,專業基礎非常好,但劣勢太明顯了,太窄了,向其他領域或者外延領域發展時,缺乏了延展性。應該怎么辦呢?
技術被淘汰,人卻不一定會
汽車行業很大,其實不光是汽車行業,放眼任何一個行業,往往都不小。雇傭市場很大,各種各樣的人都能找到自己一席之地,多想辦法找工作,擴大自己尋找的范圍,上下游、區域間都可能會有新機會。尤其是區域之間差異非常之大,一線城市不行不妨多找找二三線城市。只是不應該再用很多限制來定義自己找工作的方向。
如果對職業有進一步的追求,在狹小的熟悉市場找工作難度會很大,可以打開自己的視野進行選擇。
不能讓自己視野變狹窄
如果有更廣一些的知識,在向企業介紹自己經驗的時候,就能展示出雖然一直在一個領域工作,但是在同一領域之中有較開闊的視角,工作上每年的側重點也有不同,同時在于不同團隊做項目的同時,對跨團隊、跨職能的了解和認知,如果知識面夠,就可能有更大的視角和觀察。即使在做同一領域,其實也代表了候選人與時俱進的學習動力和發展潛力。
職場上任何時候都要有PlanB的計劃,危機也是轉機,經歷過危機的人才知道居安思危不只是一句口號,當你始終在尋找機會時,自然也會發現保持學習才是對抗危機唯一的路。
利用人脈繞過常規程序
如果說市場上找工作就如同二級市場,那直接人脈就是一級市場,二級市場要看硬件,一級市場卻更看軟件。
像X這樣常年在一家公司從事同一分工作的候選人也有幾個明顯優勢:
1)多年的技術經驗,專業精深,雖然這個技術可能過時,但相關技術上不可能完全不懂;
2)忠誠度比較高,人很穩定;
3) 常年積累,愿意在某一個領域長期鉆研,靜心鉆研,也容易有穩定的產出。
正像我們經常說的,缺這種技術的企業未必有,缺這種人的企業會很多。
這樣的人才劣勢是年齡稍大,會有企業顧慮候選人的發展潛力和跨行業學習能力的問題,在常規的人才市場上硬件有硬傷的容易被忽略,通過正常渠道找工作會有些困難,最好的方式是多找人脈,有人引薦,再用實力打動企業。
從沒跳過槽,在被動跳槽時會有很多不適,也容易暴露劣勢,但任何事都會有另一面,遇到這樣的沖擊也是對我們的警示,如果將目光放在更光明的一面,多找優勢,也許我們就能走出更廣闊的天地。